缩略图

德式古气化工艺废水处理技术及回用途径探索

作者

宋锦江 田阳阳

陕西长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陕西省宝鸡市 721000

摘要:气化废水的高污染负荷与复杂组分特性,使其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制约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与环保合规性。针对废水中酚类、氰化物等难降解有机物及高盐问题,本研究结合膜分离、高级氧化等新技术,构建分级处理与资源化回用体系,旨在实现废水的高效净化与水资源循环利用,为气化工艺的清洁生产与节水减排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关键词:德式古气化;工艺废水;处理技术;回用;途径

引言

德士古气化工艺产生的废水具有高COD、高氨氮及含盐量高等特点,传统处理方法难以满足环保要求与回用标准。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开发高效废水处理技术成为行业迫切需求。本研究系统分析气化废水的水质特征,探索物化-生化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并重点研究深度处理后的回用途径,为气化废水近零排放提供技术支撑,助力煤化工绿色可持续发展。

1德士古气化废水特性分析

德士古气化废水具有显著的"三高"特征:高COD(5000-15000mg/L)、高氨氮(800-3000mg/L)和高盐分(总溶解固体10-30g/L)。其水质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含酚类(200-800mg/L)、氰化物(50-200mg/L)等有毒有机物;含焦油、悬浮物等难降解组分;pH值呈强碱性(9-11);同时富含Cl-、SO42-等无机盐离子。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热解产物、未完全气化的有机物及工艺过程添加的化学药剂。这种复合污染特性导致传统生化处理效率低下,且高盐环境抑制微生物活性,必须采用针对性的预处理工艺才能实现有效净化。

2德士古气化废水处理难点

德士古气化废水的处理面临三大核心难题:首先,高浓度有机污染物与高盐分的协同抑制作用,导致常规生化处理系统崩溃,微生物难以在高盐(TDS>3%)环境下有效降解酚类、氰化物等特征污染物;其次,污染物组分复杂多变,含有的焦油类物质易造成膜污染和吸附剂失效,且氨氮与有机氮的形态转化增加了脱氮难度;第三,处理工艺链长且成本高昂,从预处理、生化处理到深度净化的全流程需多技术耦合,运行能耗高,药剂投加量大,产生的浓缩液和污泥处置问题突出。这些难点使得废水处理系统稳定性差,难以同时满足达标排放与回用水质要求。

3气化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3.1高效预处理技术体系构建

气化废水预处理的核心在于破解"盐-毒-浊"协同抑制效应。针对高浓度酚类物质,开发基于溶剂萃取与高级氧化的组合工艺,采用甲基异丁基酮等高效萃取剂优先回收90%以上的粗酚资源,再通过非均相Fenton氧化降解残余难溶有机物。对于氰化物污染,建立碱性氯化-臭氧催化氧化分级处理系统,先转化游离氰为低毒氰酸盐,再深度矿化为CO2和N2。针对高油分特性,创新采用热法破乳-旋流分离-活性炭吸附三级除油工艺,实现乳化油的高效去除。同步研发耐盐混凝剂配方,通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强化絮凝效果,使悬浮物去除率达95%以上,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3.2耐盐生化处理工艺创新

突破传统活性污泥法盐度耐受极限,构建基于嗜盐菌群定向培养的改良型生物处理系统。开发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MBR),集成好氧颗粒污泥与厌氧氨氧化技术,实现COD和氨氮的同步高效去除。创新采用盐度梯度驯化法,通过渐进式提高盐浓度培育出具有特殊代谢途径的耐盐菌种,使其在TDS达5%环境下仍保持80%以上的COD降解效率。针对难降解有机物,研发生物强化技术,投加经基因工程改造的专性降解菌剂,重点突破酚类、杂环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瓶颈。配套开发智能曝气控制系统,基于溶解氧在线监测动态调节曝气强度,优化微生物代谢环境。

3.3深度处理与回用集成技术

建立"膜浓缩-分质回用"的全流程处理框架,采用超滤-反渗透-电渗析三级膜系统实现废水深度脱盐。创新应用新型石墨烯改性纳滤膜,其表面接枝的氨基功能团可选择性截留二价离子,使水回收率提升至85%以上。针对高盐浓缩液,开发基于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的蒸发结晶系统,实现盐分资源化回收。回用水质保障方面,构建紫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消毒组合装置,有效控制回用水中的微生物风险。特别研发水质稳定化技术,通过投加缓蚀阻垢剂和pH调节剂,确保回用水在循环冷却、锅炉补给等不同用途中的系统兼容性,最终实现废水"近零排放"目标。

4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途径

4.1膜分离技术的深度处理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气化废水深度处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高盐废水特性,采用纳滤-反渗透双膜工艺进行分级脱盐处理,可有效截留98%以上的溶解性盐分和有机物。纳滤膜优先去除二价离子和大分子有机物,反渗透膜则进一步脱除单价离子,使产水TDS降至100mg/L以下。为应对膜污染问题,开发了新型抗污染复合膜材料,通过表面接枝两性离子聚合物,显著降低有机物吸附概率。同时,优化错流流速和操作压力等运行参数,建立膜通量衰减预测模型,实现系统稳定运行。配套的在线化学清洗系统可自动识别污染类型并匹配清洗方案,将膜使用寿命延长30%以上。

4.2高级氧化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高级氧化工艺可有效降解传统方法难以处理的难降解有机物,研发的电催化氧化系统采用三维多孔钛基涂层电极,通过原位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4·-),对酚类、氰化物等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率达95%以上。创新的光-电协同催化体系,将紫外光催化与电化学氧化有机结合,显著提高量子效率和电流效率。针对不同水质特点,开发了臭氧-过氧化氢、芬顿-超声等组合工艺,建立氧化剂投加量与污染物降解的定量关系模型。通过反应动力学优化,将处理能耗降低40%,大幅提升技术经济性。

4.3水资源梯级回用系统构建

基于"分质处理、分级回用"理念,构建了完整的水资源回用技术体系。将处理出水按水质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回用水(TDS<500mg/L)用于循环冷却系统补水,二级回用水(TDS<1000mg/L)用于气化炉渣淬系统,三级回用水(TDS<3000mg/L)用于煤浆制备。开发智能分配系统,通过在线水质监测动态调节回用路径。针对不同用途,配套研发了专用缓蚀剂、阻垢剂配方,确保系统运行稳定性。创新性地将蒸发结晶浓盐水用于脱硫系统,实现全流程废水"零排放"。

结束语

德士古气化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突破,标志着煤化工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本研究通过构建"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净化"的全流程技术体系,不仅解决了高盐、高毒废水的处理难题,更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回用。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工艺经济性,推动废水处理从"达标排放"向"资源循环"转变,为煤化工行业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汪勇,闫喜凤,邱晖,潘旭东.碱减量印染废水膜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工艺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4,(06):34-36.

[2]胡晓松.煤气化过程中高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J].山西化工,2023,43(05):221-222+227.

[3]张延斌,赵龙生,郝孟忠,韩来喜.现代煤化工技术及废水处理工程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02.164.

[4]王天翔,陈建琦,马世浩,刘冰,党志宏,吕文杰.旋流分离技术在甲醇制烯烃工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9,38(11):5165-5172.

[5]马俊青.甲醇制烯烃工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19,(0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