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路径探索
李秋萍
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石龙镇中心幼儿园537224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科学教育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都占有重要地位,但两者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因此,探索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有效路径,对于提高幼儿科学素养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
引言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上的承接和连续,是指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时期整体教育的双向衔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做到全程衔接,明确园所育人目标;全面衔接,科学合理安排一日活动实施策略。
1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困境挑战
1.1儿童层面的挑战
小学教师反馈儿童挑战有:在身心准备与适应方面,部分儿童尚未做好心理准备,一方面对小学抱有更多负面印象,认为上了小学没有了玩耍时间,另一方面也对自己适应小学生活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可能适应不了较长时间的上课;在生活准备与适应方面,儿童的自理能力尤为需要关注,小学需要独立完成喝水、上洗手间等常规活动,并有序整理学习用品;在生活习惯方面,儿童与家庭需要尤为关注儿童的生活作息;在社会准备与适应方面,关注儿童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培养儿童认真倾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等意识,加强儿童的“上课意识”。
1.2家庭层面的挑战
一是部分家长对儿童的学业成绩表现出较多的焦虑情绪,担心儿童上小学后在数字、拼音、识字方面无法跟上小学的教学进度。二是部分家长与幼儿园、小学的关于幼小衔接的观念不一致,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理解片面,过度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幼小衔接中幼儿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三是祖辈隔代照料儿童容易出现过度宠溺现象,幼儿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进而影响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1.3机构层面的挑战
幼小差异也为幼小衔接活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甚至影响部分家长盲目、不科学的幼小衔接观,主要体现在:一是空谈和模仿式的形式教学居多,科学思考和深度探究少;二是对政策片面化理解和僵硬落实多,但深度解决、创新实践少;三是幼儿园和小学单方面探索多,市区级行政、教研部门保障和课程资源支持少,尚未建立起长期的沟通机制,所开展的联合教研活动也容易走向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方向。
2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路径
2.1课程内容整合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们认识到为幼儿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至关重要。因此,他们开始尝试将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中。这种整合课程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更好地适应科学教育,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具体实施中,教师们会精心挑选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科学实验,如简单的化学反应、植物生长过程观察等。这些实验不仅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奇妙,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通过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关于生长周期的基本知识,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记录每天的变化,锻炼自己的观察记录能力。为了使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教育内容相衔接,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2.2教学方法创新
幼儿园教师可以借鉴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和观察等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水彩笔在白纸上进行溶解实验,或者用瓶子、橡皮筋制作简易的水钟,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从而理解科学原理。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等,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记录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教师也可以借鉴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和操作等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通过将游戏融入小学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3创设科学探究环境
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幼儿园内创设科学探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空间,让幼儿能够在其中自由探索,体验科学的魅力。精心设计并设置了科学角和实验区等特色区域。在这些区域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资源,包括各类实验器材、观察工具、自然科学标本以及互动式科学玩具等。这些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选择能够与幼儿互动的实验器材,如触摸屏、电子显微镜等,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确保所有实验器材和材料都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受伤。
2.4园校合力,幼小衔接双向教研
在幼小科学衔接过程中,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应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采取双向教研的方式,在园校双方的协同下,共同探索和实践有效的衔接策略,促使幼儿能够平稳、顺利地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是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幼儿园与小学应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派教师交流学习等方式,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使双方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教育动态和需求。在联席会议上,双方可以针对幼小衔接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寻求解决方案。二是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为了制订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计划,幼儿园与小学应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围绕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习习惯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等方面展开研究,共同探讨适合幼儿的衔接策略。三是共同制订衔接计划。在充分交流和教研的基础上,幼儿园与小学应共同制订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计划,在计划中应明确各阶段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促使幼儿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过程中能够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结语
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教育的衔接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师资培训提升等途径,有助于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成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12):78-79.
[2]李佳蓥.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3(1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