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作者

颜妍

沈阳市皇姑区陵西小学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转化问题学生为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极具挑战的一项教育工作。近些年,伴随教育环境的日益转变,问题学生也有了更多的表现,主要是指心理及行为层面上的表现,容易消极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容易不利影响班集体的氛围。所以在此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方法,尽快转化问题学生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转化必要性,并研究小学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前言

转化问题学生不但是维护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现,也为推动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必要条件。小学阶段学生恰好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不管是学生自身的性格,还是家庭或是社会环境,均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导致形成问题学生。所以,小学班主任应该注重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要明确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而后制定出相适宜的转化策略,以便提高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效果,使学生能迈入至人生的正轨中。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转化必要性

小学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转化必要性,主要内容体现如下:

其一,有助于保障课堂的秩序性。以问题学生来分析,发现他们通常会在心理及学习等方面上承受难题,所以在课堂的学习实践中容易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包括影响其他同学的有效学习、扰乱课堂的纪律等,在严重情况下会阻碍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对师生的影响均较大。所以,针对该种情况来看,小学班主任就应及时转化问题学生,属于是必要开展的一项转化工作。

其二,有助于推动学生得到全面性发展。问题学生一般和其行为及品德上存在问题有着联系性,若未能高效处理相关问题,就会限制到学生的全面性进步与发展。对此,若能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大力落实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则能驱动学生应对此类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在推动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上有着极为明显的作用。

其三,有助于彰显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包容性与平等性。在落实教育工作时,需将全体学生均作为主要的对象,确保每名学生都有着公平的发展空间及机会,而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正能满足该项要求,在进行问题学生的转化时,有助于做到关心及指引每名学生的进步,能充分彰显出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包容性与平等性。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一)深入了解,分类施策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多加观察和了解问题学生,深入探索在何种因素的影响下才导致出现了问题学生,而在不断的观察与调查中,发现学生自身、社会及家庭因素均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属于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基于对此的了解,班主任在转化问题学生时,应先了解问题学生本身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等,从而才能尽快明确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后再去分类施策,如此所开展的转化工作才能直达“病灶”,产生显著的教育成效,真正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使他们能够转化为优秀的学生。

例如,在展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发现有某名学生时常产生溜号的情况,也没有主动的完成作业,在日常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与交际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问题,没有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该情况,若班主任未能实施尽快的处理,就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应进行深入了解,而在了解过后,发现该名学生的内心较为敏感脆弱,十分需求他人的关心和关爱,若这种心理需求未能获得满足,就容易产生上述消极的表现,对于该名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应进行个性化指导,可通过面对面的指导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学习,主动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也应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包括多与该名学生进行交流和谈心,多加了解其的困扰,予以学生心理及情感层面上的支持与理解,这样就能在润物细无声中转变该名问题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地和其他同学进行交际和交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激发潜能,培养自信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发现某些问题学生的形成是因为自信心不足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学生容易对自身存在怀疑的态度,认为自身不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或者是参与到某些活动中,长时间下去容易致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属于是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之一。但班主任应该关注到的是,不管对于哪类学生来说,往往均有着自身的优势及不足,对问题学生而言也是一样的。所以在转化问题学生时,班主任应多加观察学生身上的优点,可利用激发潜能的措施,积极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来投入至学习生活中,可作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促进达成问题学生转化目标的一项重要策略。

例如,在展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发现有某名学生的性格非常腼腆内向,语言表达能力也并不好,学习成绩较差,因而其产生了自卑的情绪,但是在展开某次活动时,班主任发现其有着很强的绘画天赋,对此班主任就能将此作为突破口来激发该名学生的潜能,帮助他形成较强的自信心。一方面班主任可组织绘画活动,并激励该名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如此他的绘画天赋就能够获得大家的关注与肯定,使其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课余时还能够让学生之间以组的形式来进行绘画,让该名问题学生作为小组长,引领其他的小组成员来进行绘画。在此项阶段中,该名学生不管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组织能力均能获得较好的提升,班主任也应多加肯定该名学生的进步,以此来培养他的自信心。在采取上述措施来转化问题学生后,能产生显著的转化效果,帮助学生摆脱自卑的心理,使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始终充斥着温暖的阳光。

(三)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在转化问题学生时,是否能进行家校合作也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转化效果,唯有确保家校之间的有效合作,做到共同育人,才能在本质层面上达成问题学生的转化目标。对此,班主任应注重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多加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主要情况,而在此阶段中,也能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情况及时告知于家长,并渗透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进而在家校的共同作用下,尽快发现与转化问题学生,防范对学生的心理或行为等方面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例如,在展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发现有某名学生表现得较为叛逆,并不愿服从其他教师的管束,也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在进行调查了解后,发现是由于该名学生的家庭教育表现出了薄弱状况,他父母对其的教育管理并不够,同时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也容易表现出争吵的情况,导致孩子生活在并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针对该状况,班主任就应及时和他的父母加以联系,使父母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表现,还需使家长了解到家庭教育的关键意义,使家长能不在孩子的面前争吵,多加关注和关爱孩子。再者,班主任可组织亲子活动,包括家庭读书会等,使家长及孩子能一同参与到此类活动中,进而能亲近亲子之间的关系,这样在家校之间的一同合作中,就可使问题学生获得积极的转化,使其能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来进行学习,并形成更好的性格。

总结: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多加关注班级中的问题学生,及时明确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而后制定出科学的策略来转化问题学生。在此项阶段中,班主任应有着十足的耐心,有着温柔和蔼的态度,要主动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样才能帮助问题学生摆脱内心的阴霾,获得更为明亮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彭兴琪.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学生帮扶教育”——小学高年级段班级管理叙事[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18-19.

[2]保可.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学习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4,(05):172-174.

[3]马玲.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12):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