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学习评价的策略

作者

梁雪燕

阳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冈镇石柱小学

[摘要]评价有利于对学生作出客观、多样化的评价,有利于建立学生学习信心、多样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评价创新的策略作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评价  创新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评价的目标主要在于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语文学知识获取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改良老师的教导技巧;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包含多样化评价指标和多种评价手段的评定系统。对于语文学习评价的研究,我们要注重其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观察其进程;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要看他们参与语文活动时的情绪及态度,以协助他们理解自己,增强自信心。”所以,如果只依赖于一种评价功能、一项评价主题、一套评价策略和一组评价准则,那么只能引发个体的不完整或被动的成长,这是与倡导人全方面且积极发展的素质教育理论相违背的。在新课程标准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新学习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这样有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创新要关注学生的独创性

评价创新的关键在于注重学生成长和推动其进步,而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主要策略就是强调评价过程。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这样说过:“过程比结果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本质”。语文的中心在于其所提出的疑问,而这正是不断提问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诸如猜测、比较、解析、概括、演绎等多种思索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解答这些疑惑。我们的目标是要观察到学生是如何主动且独立地处理他们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他们的语文思维技巧及优秀的思维质量,看他们是否有批判性的创新能力,能否根据实际场景来提出问题,并且能从多维度和多种途径对问题进行剖析和求解,从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比如,当我们在教授《燕子》这篇文章时,我会一步步指导学生了解燕子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怀着兴奋好奇的心态探索其他种类的鸟儿,让他们自由发挥创意描述麻雀的特质,对比它们与燕子的相似点和差异。有些同学很快就能说出了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我说道:"你们的思考模式已经有所转变,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寻找最快捷的途径来解决问题,这使得你们迅速找到了答案,你们非常仔细和专注,未来还有可能实现同样的或者更高的成就!”

评价创新要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我们了解到每个人在语言学习中会获得各自的发展。此外,新的教育体系也强调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尊重和理解,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速度各异且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这些学生不仅在能力和技能上有显著差别,他们在实现自身潜在能力的程度也有所区别。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注意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在评价上注意运用多把尺子,注意分层落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在评价时教师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只有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作出合适的评价,就一定能更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尽量揣摩学生的认识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评价时要体谅学生的学习困难,肯定他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我班一个学生在一次语文课堂检测中,考了班上最后一名,只考了25分。如果是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肯定是狠狠批评一顿,批评学生不用心学习,罚其抄书 、做练习等,这样不仅起不到作用,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叛逆,更加无信心学习。但是,笔者却运用了评价创新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告诉他这次考试虽然只考了25分,但是这不要紧,还有机会赶上的,想想这次考25分问题出现在哪里,应该怎样去加强学习,要学习什么方面的东西,同时,我平时也注意引导他学习,上课多点提问这个学生,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给予表演,回答不正确的,给予鼓励。经过一段时间,这名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了,成绩进步了。当他成绩进步的时候,我又给予了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满足他自尊的需要,可以激发他继续努力的内在动机,成为积极上进的新起点。因此,他考试的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从25分到35分,从35分到50分,从50分到75分 ,不仅合格了,还向着良好的目标发展。

三、评价创新要尊重学生个性化表达

现在教育的理念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这意味着最大限度的自由是对个人独特性和独立性的认可与发扬。然而,我们经常会在评估过程中遵循"经典教诲,权威观点"的原则,以一致的标准来判断学生的表现,导致的结果通常是一群面目相似的学生,缺少创造力。为了摆脱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模式,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进步。需要转变过去那种只看预设的目标、标准和训练方式的一刀切做法,转向强调学生在课程中展现出的多样性和个性特征。也就是说,评价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特色,提问要有一定的灵活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和优势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或者内容。教师必须清楚地理解,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去解决某个问题。要适当采取一些鼓励性、赏识性的语言,例如“你真聪明”、”回答得真全面”、“回答得真好”、“你真会动脑筋”等的赏识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法。例如在教学在教《范进中举》一文时,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范进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如果你是范进,遇到了困难你会选择坚持吗?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讨论,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例如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我是范进,我一定会放弃了,如果这样害得自己疯了,值得吗?这时全班一阵哄笑,我却为学生的想法点赞,这样就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学生敢于展开异想天开的思考,以及大胆的表达自己想法,有自由的想象空间,他们的思维就能活跃、灵活,从而逐步培养起创新意识来。

总而言之,对于评估创造力如何影响到学生活动中的语言学科表现这一问题,我们的视角应从老师居高临下的判断转向关注他们的成长及进化过程;同时也要体现出“教育目标在于推动个人的发展”这个观念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要用一种持续变化的角度来看待新颖的事物并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举止:每一个孩子的评分都要做到全方位,无偏见且客观的标准操作流程中,不能仅凭成绩就断定一个人的能力或成果大小。我认为这种新的考核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自主求知的欲望,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度,并且挖掘了他们在潜在的能力及其创意思维方面所展现出的潜力。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创新,也是对老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由于教学课时紧等原因,其它评价方法,如课堂口答游戏、课堂笔试等本次没有列入研究范围。希望教师们能不断创新有效的评价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秀伟.新课程初中数学评价创新[J].考试,2021(07).

[2]朱军.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J].苏州教育.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