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实践与前景
姜苏
江苏洋井公用管廊有限公司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矿山被大规模开采,矿山土地复垦从无到有,从自发到逐步规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措施体系。许多学者对土地复垦评价标准、矿山土地复垦模式、矿山水土保持措施等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将土地复垦和生态保护进行综合研究较少。本文深入探讨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实践与前景。通过分析当前生态环境现状和土地资源利用问题,阐述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重要意义。分析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为推动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生态保护;土地复垦;实践;前景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大,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愈发突出,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与此同时,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导致大量土地被破坏或闲置,可利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土地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对于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重要性
1.1生态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生态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其意义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地球上丰富的生物种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一旦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的风险。生态保护还有助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肥力、减少自然灾害等。生态保护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森林和湿地、控制污染等,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服务。
1.2土地复垦的必要性与作用
土地复垦是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土地因矿山开采、工程建设等活动遭到破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土地复垦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它能够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为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复垦,可以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复垦还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实践举措
2.1生态保护的技术与方法
生态保护采用了多种技术与方法。在森林保护方面,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实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问题并进行有效防治。在湿地保护方面,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湿地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采取湿地恢复技术,如退田还湿、湿地补水等,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为众多珍稀鸟类和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物种调查和监测,建立物种基因库,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育,维护生物多样性。
2.2土地复垦的技术手段与工艺流程
土地复垦根据不同的破坏类型和土地条件,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于矿山废弃地,首先进行土地平整,消除地形起伏和安全隐患;然后进行土壤改良,通过客土回填、添加有机肥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在植被恢复方面,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采用播种、扦插、移栽等方法进行种植。对于因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地破坏,根据土地的原有用途和规划要求,进行土地复垦。对临时占用的耕地,在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地面杂物,恢复土壤耕作层,使其能够重新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复垦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前期调查与评估、复垦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后期监测与管护等环节,确保土地复垦的质量和效果。
2.3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协同实践
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协同实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矿山废弃地复垦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理念的融入,将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相结合。通过合理规划,在复垦后的土地上建设生态林、草地等,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同时,利用生态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在土地复垦区域引入适宜的动植物物种,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在生态保护工程中,也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在湿地保护项目中,对周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3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3.1面临的主要挑战
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资金方面,生态保护和土地复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导致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实施进度和质量。在技术方面,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熟的技术和方法,但在一些复杂的生态系统修复和土地复垦项目中,仍存在技术难题,如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等有待进一步突破。
3.2应对挑战的策略与建议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建议。在资金方面,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和土地复垦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吸引企业和个人投入资金。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资金,确保工程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技术方面,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3.3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不断提高,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协同性将进一步增强,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不仅在矿山废弃地、工程建设破坏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将拓展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为解决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4总结
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其重要性、现状、实践举措以及面临挑战与前景的分析可知,虽然目前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完善以及社会意识的提高,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大对生态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的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叶,汪敏,王震.煤矿区土地复垦工程碳减排量核算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煤炭,2024,50(11):123-132.
[2]欧阳庆.矿山修复为主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及效益探讨——以大方县煤矿、硫黄矿土地复垦工程安乐F3单元为例[J].科技资讯,2024,22(12):176-179.
[3]杨智涛,黄健华.煤矸石充填沟壑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23,(04):84-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