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贾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本文着眼于山东高校,构建了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东高校的文化安全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山东高校在文化安全建设中的短板,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山东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层次分析;模糊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4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青年项目《山东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4QG20015556
作者简介:贾辉(1991-),女,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引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文化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维护和塑造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1]。高校既是传播文化、汇聚思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党坚守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因此,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众多高校的调研,评价其文化安全整体建设水平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构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文化安全所包含的内容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包含经济、意识形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要素;也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包含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公共文化等要素[2]。本文根据文化安全相关理论基结合实地调研构建了一个符合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山东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水平评价
(一)层次分析法求各指标权重
判断矩阵中的指标需要根据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本文在山东省内选择了20所高校,每个高校选择一位熟悉文化安全工作的专家为判断矩阵进行重要性评分,评分值为1-9,数值越大代表一个指标相对于另一指标的重要程度越高,对20次评分取平均值并四舍五入后得到最终的判断矩阵,接着对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各指标的权重Wi,最大特征根λmax以及一致性比率CR,如表2所示,所有的CR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
(二)模糊综合评价
1.建立评价集
将山东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水平评语集定为V={V1,V2,V3,V4,V5}={很高,较高,高,一般,不高},与其对应的文化安全评价分值行向量 H=[5,4,3,2,1] 。
2.确定各指标隶属度
向20所山东高校的40位专家发放问卷,由专家对三级指标进行评定,如表3“三级指标隶属度”列所示。以“A111思政课程覆盖率”指标为例,其模糊评价向量为[0.075,0.575,0.200, 0.150,0.000 ],表示有7.5%的专家认为思政课程覆盖率很高,57.5%的专家认为较高,20%的专家认为高,15%的专家认为一般。将表3中的指标隶属度与表2中的权重向量进行模糊合成,再与向量H相乘,可得到山东省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水平综合得分为3.9278,介于“高”与“较高”之间,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同时也可算出各级指标的得分,如表3所示。
三、山东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水平提升策略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
一方面,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课程思政内容质量不高、文化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不能浮于表面、空洞说教,在此基础上逐渐建设系统化的文化安全教育课程体系[3]。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文化保护意识弱、甄别错误思潮能力低的情况,这说明,除了正向的思想传输之外,还要让师生有更多关于文化安全的自主思考,能够主动甄别错误的社会思潮,抵制更为隐蔽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手段,从而提升对我国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要注重文化活动的丰富性,除了讲座、社团等活动,增加高水平、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从而增强师生的文化创新能力,然在文化活动和日常教学中,还要注重对涉外人员的思想引导,防止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渗透。在“网络时代”还要格外注重对师生舆论的监管,同时要发挥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引导作用。
(三)强化保障体系
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文化安全相关的要求大多分散在不同的政策文件中,没有形成单独的政策体系,只有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才能更好地对这项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并不断更新完善,响应机制也才能够更有针对性。
四、总结
本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东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研究结果对于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为化.新媒体境遇下高校校园文化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4,(32):65-68.
[2]黄进.文化安全风险评估的理论审视与指标体系构建[J].江苏社会科学,2024,(04):21-29+241.
[3]李心蕊.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建设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23,(03):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