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直属附属医院青年干部培养机制探析
李萌竹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云南昆明,650118
项目来源: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项目成果(项目编号:KYFSYXS202408)
摘要: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广泛推广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直属附属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需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青年干部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终将成为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动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本研究从高校直属附属医院的特点和功能出发,深入剖析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为高校直属附属医院青年干部培养机制的完善提供新思路,为提升高校直属附属医院青年干部整体素质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关键词:健康中国;青年干部;培养机制
一、引言
青年干部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是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的“新生力量”[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从医院层面来看,医疗卫生事业的振兴,有赖于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尤其是青年干部的作为,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是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也是推动医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青年干部培养路径,为青年干部的成长奠定基石,助力青年干部成长成才,从而确保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党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青年干部培养工作的开展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学校及省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与学校、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同向发力,通过“全面托管 融合发展”的合作模式,积极推动医疗资源向云南省扩容下沉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在新模式的驱动下,医院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盘活干部资源,特别是把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青年干部综合素质,致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干部队伍。
为推动人才强院战略走深走实,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医院发展建设事业中来,医院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助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引领,结合医院实际,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职业发展意向调研,并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提拔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医教研等行政职能部门任兼职副科长,有效畅通青年干部流动通道。为全方位用好人才,医院创新青年干部选拔机制,创新人才政策,制定《聘任制干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形成“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激活青年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医院紧紧围绕青年干部成长需要,制定《科级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多岗位锻炼,促使青年干部在轮转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加才干。同时,医院坚持做好考核工作,将干部考核融入日常、见于平常、抓在经常,通过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等方式全面考核干部,分析并掌握青年干部岗位职责和政治素质表现,促进青年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群众和履职尽责的能力。
三、青年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系统性谋划不够
目前,医院干部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断代情况凸显,整体干部平均年龄偏高,干部储备不足。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医院亟待选用一批优秀的青年干部,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近年来,医院在培养和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工作上的力度逐步加大,但后备干部的数量还不能满足新老干部交替的需要。在提拔干部时,一定程度上会认为,相较于资历老的职工,青年人可能存在缺乏工作经验、处事不稳重、对工作的理解不符等问题,导致部分青年人才缺乏发展和锻炼的平台。另外,在日常工作中,对职工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掌握还不够充分,不能及时发现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职工,导致优秀青年干部不能够及时脱颖而出。
(二)选用的青年干部距离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还有差距
医院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总体较高,但由于大部分临床医技科室干部担任“双肩挑”角色,虽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却参差不齐,部分青年干部对先进管理理念的探索和掌握不够充分,在抓统筹、抓协调、带队伍方面呈现一定弱势,在处理棘手问题时,对问题的思考和决策不够深入,难以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更无法兼顾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双提升。另外,舒适而稳定的工作环境导致部分青年干部对工作产生了懈怠心理,工作不够细心和大胆,思考问题较为局限,缺少工作的进取意识和深入研究疑难的动力,缺乏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上现象并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三)青年干部“选育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医院不断探索如何建立一套适合院情的青年干部“选育管用”体系,但就现阶段而言,青年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贯穿“选育管用”全过程的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和全面化,干部选拔任用的创新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特别是在医院高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的青年干部,充盈青年干部的“蓄水池”,但目前青年干部培育机制与医院高速发展结合不够,还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干部监督管理常态化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方式和手段相对单一,针对性不强,动真碰硬、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的力度不够,还没有较好地实现“考事”与“考人”有机融合。
四、加强青年干部培养的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抓好青年干部队伍储备建设
着眼医院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持续贯彻落实“人才强院”战略,科学制定干部队伍储备计划,从战略高度将青年干部培养工作纳入“人才强院”关键一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储备,分类别建好青年干部队伍储蓄库,力求不断强化青年干部储备工作,确保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年龄、学历结构更加优化。另外,充分利用干部调研,统筹用好现有青年干部队伍资源,及时将能力优异的青年纳入选任视野,特别是将关键岗位上表现优异的青年、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培养锻炼的青年纳入考察范围。
(二)强化能力淬炼,抓好青年干部综合素质提升
充分利用好各类党校资源,将提高政治素质水平作为提升青年干部能力的重要手段,多维度强化政治引领、党性锤炼和能力锻炼,把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贯穿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全过程,靶向解决青年干部队伍存在的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注重实践磨炼,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艰苦地区和重大任务中经受历练,培养青年干部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为民尽心的品质,增强青年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青年干部快速成长为科室骨干、医院精英。
(三)强化常态长效,抓好青年干部队伍管理使用
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围绕干部“选育管用”各个环节,开辟青年干部发展通道,探索完善青年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切实提高制度的规范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夯实青年干部“选育管用”成长链,适时补充调整青年干部人才库,对经实践检验不符合干部条件的青年及时调出,始终保持青年干部人才库“活水源泉”。构建多元化监督体系,推进严管干部常态长效,采取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力措施加强对青年干部的监管。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强化监督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方面的运用,激励干部廉洁从政、担当作为。
参考文献
[1]刘玲,方金鸣,彭义香.公立医院青年人才成长环境优化模式探索调研[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0):4-8.
[2]李洁卿.新时代事业单位青年干部职工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商讯,2022,(27):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