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在《建筑构造》课程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孙天玮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当前进入职业教育强国的发展阶段,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在此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上的作用也就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建筑构造课堂的教学为例,试分析在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在建筑构造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建筑构造课堂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为新时代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供新模式、新方法。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职业教育;建筑构造
一、引言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习近平.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
[N].人民日报,2024-9-14.]在新时代,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与战略支撑,意义重大。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科类职业院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即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大国工匠助推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进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是各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学科教育改革之风愈演愈烈。《建筑构造》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传统教育模式下,一方面,由于一部分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如各类建筑结构、构造原理等,较为枯燥,并且各板块之间联系较弱,使得本身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是感到晦涩难懂,压力山大,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实效性。[ 付 蓓.《房屋建筑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建筑,2015(4):50.]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为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索与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而体验式教学在建筑构造课堂上具有显著优势。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建筑场景中亲身感受建筑构造的实际应用,例如通过实地参观建筑施工现场,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建筑结构的搭建过程,了解建筑材料的实际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更符合新时代教育强国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为建筑行业发展贡献力量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建筑构造课堂的应用也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较为抽象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建筑构造课堂主要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建筑的基础构造时,对于不同类型基础的受力原理和构造形式,学生仅通过教师的描述和简单的图纸很难形成清晰的认识。因为基础通常埋于地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直接观察到其实际构造,这使得学生对基础构造的理解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真正掌握其精髓。这种抽象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和枯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缺乏实践环节
建筑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至关重要。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往往被忽视。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一方面,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如实践场地、设备和材料的不足,学院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际的建筑构造项目,无法亲身体验建筑构造的实际操作过程。另一方面,教学时间的分配也不合理,理论教学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留给实践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具体的建筑构造问题,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缺乏“鲜味”与“活力”
在传统课堂教学单一灌输的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J接受者,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基本为“你说我听”的模式,[ 杨 倩.体验式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贵阳学院学报,2018(2):45.
]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弱化了教学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三、体验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感受,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第一,体验性。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 “体验”,这一过程涵盖了实践体验和心理体验两个层面。实践体验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参与活动等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在建筑构造课程中,让学生参与建筑模型制作,学生在选择材料、搭建模型的过程中,能直观地感受建筑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构造要点,如墙体与楼板的连接方式、柱子的支撑作用等。这种亲身实践能让学生对建筑构造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操作经验。心理体验则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感受、思考和领悟。在建筑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材料的选择不合适、模型结构不稳定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培养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会对建筑构造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在心理上对建筑构造知识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和探索欲望。
第二,互动性。体验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一传授者,而是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组织建筑施工现场参观时,教师会提前引导学生了解参观的目的和重点,在参观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建筑构造的实际应用。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观察、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第三,实践性。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实践和反思。实践是体验式教学的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在建筑构造课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建筑模型制作、施工现场参观等实践活动,能够直观地了解建筑构造的实际做法和应用场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反思则是体验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帮助学生将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学生通过反思,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例如,在建筑模型制作完成后,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结构稳定性问题,进一步深入学习建筑结构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结构设计能力。
四、体验式教学实施的策略与建议
(一)教学环境与资源的优化
良好的教学环境与资源是实施好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比如教学场地和设备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建筑构造课程需要一定的实践场地来开展模型制作、实验操作等体验式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建筑构造实验室,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和工具,如测量仪器、切割工具、焊接设备等,以满足学生在模型制作和实验过程中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设置建筑模型展示区,展示优秀的建筑模型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展示区可以定期更新展示内容,展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建筑模型,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除此之外,优化网络资源也有利于开展体验式教学。网络资源建设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建筑构造相关资料,如建筑设计案例、施工视频、学术论文等,同时开设专门的建筑构造线上课程,并设置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在线测试、讨论区等板块,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教学视频可以包括教师的课堂讲解、实验操作演示、施工现场参观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好地理解建筑构造知识。在线测试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讨论区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单一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各种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如在建筑模型制作体验活动中,教师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制作模型,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模型的设计思路、材料选择和构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体验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为教学改进和学生成长提供有力依据。在体验式教学中,首先,评价主体应实现多元化。打破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引入企业和社会评价。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互评则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角度发现自己未曾注意到的问题,同时也能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引入企业和社会评价能够使评价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企业和社会对建筑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有着明确的要求,他们的评价能够为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其次,评价内容也应丰富多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最后,评价方式应多样化,综合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于体验式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在建筑模型制作体验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设计草图、模型制作等各个阶段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一个学期的体验式教学结束后,通过考试、作品展示、项目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等。
五、总结
在建筑构造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有效地将枯燥的课程理论学习与形式多样的实践应用相结合,创造了更为生动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不仅是课堂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积极的探索者和参与者。这种转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参与各种实际项目和模拟活动中,充分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有效的解决了当下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升了课程的实效性,同时也为其它课程改革提供了新路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4-9-14.
[2]付 蓓.《房屋建筑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建筑,2015(4):50.
[3]杨 倩.体验式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贵阳学院学报,2018(2):4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学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国际化建设专项《“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EPJG2024A004)的研究成果。本文系2024年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本硕"一体化培养体系下双语教学策略的研究——以《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为例》(课题编号GGJG2024B014)的研究成果。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高等教育国际化视域下广东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课题编号24GQN6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孙天玮(1996-)女,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身份证号码:440102199611134827,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双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