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
蒋娟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第四小学
随着小学教育不断进步,小学德育教育要不断深入探究,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优化其学习习惯,增加学生参与德育知识学习积极性。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科学有效措施,增加学生综合素养,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相应基础。
一、中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养
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习惯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需关注学生品德培养和情感培养情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德育教育除了重视品德教育,还需落实个性化教育要求[1]。不同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展示出了自己的特点,教师从学生特点出发,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增加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增加学生学习自尊心,落实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小学德育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随着德育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好奇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二、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优化措施
(一)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随着小学德育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内容,优化教育工作,让德育教育符合当前社会工作需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教师要先明确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组织学生落实德育启发活动,引导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增加学生文化自信,教师通过确立学生课堂主导地位,优化教育模式,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让小学德育教育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学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不同方面的德育教育活动。
(二)结合实践活动优化德育教育
通过实践活动为载体,小学德育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通过落实实践活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2]。教师积极推行志愿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增加对德育教育的深入理解。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个性化和差异化,通过因材施教等不同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落实特色教育活动,将艺术、科技、体育等内容和德育教育有效结合,建立科学德育管理通过体系,制定合适的管理和监督体系,有计划地宣传德育文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水平。
(三)开展主题班会,落实德育教育内容
主题班会是当前小学教育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增加学生之间的凝聚力。班级全体同学围绕主题开展讨论、宣讲、辩论等活动,从而达到实践中落实德育教育的目标。教师为了保障德育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和规范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程度,培养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和规范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班会这一平台,引导学生从德育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养成良好的互动教育方法,让学生收获新思想、新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四)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
教师要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深入沟通,可以让两方充分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教师积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关注学生生活和学习,引导学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联系。学校组织家长会议,鼓励家长和教师通过积极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深化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净化教育环境,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小学德育重要构成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减少学生和家庭的负担,需要深化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整体水平。
(五)落实多元化评价体系
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工作开展要重视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避免出现学生自我认识和社交技能上培养不足。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德育工作开展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价值,结合学生自身年龄特点,教师提供个性化支持和帮助。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德育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增加学生对自身的了解,结合开放式试题、问答式试题等措施,实现课程考核多元化评价工作的开展,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管理细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从而加强心理疏导,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念的重要时期,教师为了落实育才职责,从国家和社会关注的内容出发,优化社会和家庭教育风气,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目标,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郭苑梅 . 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策略探索 [J]. 文存阅刊 , 2021, 000(013):60.
[2]教育。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儿童道德成长教育路径研究[D]。吉首大学 [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