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挖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潜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

陈金花

云城区南盛镇中心小学 广东 云浮 527528

摘要: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群体存在较为普遍,其成因复杂,涉及学生自身、家庭、教师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挖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潜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趣味教学、因材施教以及家校合作等方法,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潜力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难以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通常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如何有效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是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学困生往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差,情绪不够稳定。同时,部分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较差,对数学问题感到不知所措,缺乏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家庭因素

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占比较高,这些孩子大多由祖辈抚养,临时监护人管教不力,对孩子的学习缺乏有效监督和指导。此外,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与孩子及教师的沟通交流。

(三)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未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力不从心,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另外,部分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和帮助不够,缺乏耐心和爱心。

(四)社会因素

农村地区的网吧等娱乐场所对未成年人的诱惑较大,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影响了学习成绩。同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挖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潜力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绘本,展示趣味教学内容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情节丰富的趣味教学素材,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它能够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有效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挑选或设计数学绘本,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设备或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上展示这些绘本。这些绘本通常包含富有色彩的图片、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以及生动的数学故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情境中,使学困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数学知识,并主动进行分析和思考。

以“认识图形(一)”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选用一本以图形为主题的绘本,如《图形的魔法世界》。这本绘本通过讲述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图形世界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在故事中,这些图形被赋予了生命和性格,它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学困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还能够自然而然地注意到这些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圆形的封闭性、正方形的四个直角等。为了进一步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绘本内容相关的互动环节。例如,在展示绘本的过程中,可以暂停下来,让学困生猜测接下来会出现哪个图形,或者让他们根据绘本中的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这些互动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困生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优势

在教育实践中,每个学困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为了更有效地挖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潜力,教师应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困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积极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以“负数”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不同优势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对于喜欢唱歌的学生,教师可以创作一首关于负数的歌曲,歌词中融入负数的概念、运算规则等,让他们通过歌唱的方式掌握这一知识点。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绘制一幅包含正负数的数轴图,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帮助他们理解负数的位置和大小关系。而对于喜欢表达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组讨论,让他们围绕负数的应用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口头表达来加深对负数概念的理解。通过这些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学困生不仅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展示和认可,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还能够将自己在这些领域的优势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

(三)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困生发展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家校合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询问等多种沟通渠道,定期向家长反馈学困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包括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这种双向沟通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沟通的技巧性,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向家长传达信息,避免过度强调孩子的不足和缺点,以免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相反,教师应更多地强调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向学困生献出更多的爱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学困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情感变化,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教师应以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困生,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以免加剧他们的心理负担。相反,教师应更多地给予学困生鼓励和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挖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潜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通过运用绘本,展示趣味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优势;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困生发展等方法,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猛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J].读与写(下旬).2022,(8).0236-0238.

[2]韩胜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2,(5).0023-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