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芳
江苏省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215000
摘要: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是一种特色教学理念。结构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旨在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结构化框架,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数学基础知识,将数学内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呈现,并且将数学知识分解为不同模块,组织成一个有层次结构的体系,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学习数学内容,逐步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框架。因此,教师应重点探索结构化教学模式,适当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使结构化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育;数学教学;结构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改革中,教师有意识地发挥核心素养的指引作用,能够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落实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结构化教学活动的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从核心素养教育入手,对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希望能打造特色结构化课堂教学体系,夯实数学核心素养教育基础,带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主动探究和学习。
一、深度解读教材内容,重新构建知识板块
为了践行核心素养理念,促进教学体系的创新设计,教师应在结构化教学中深入解读教材内容,支持教学活动的系统创新。教师开展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时,内容结构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将数学知识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具体可以按照难易程度、知识关联性或概念层次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每个知识板块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其中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解读教材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主动发现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并且能通过展示不同板块之间的联系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结构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基于学生时空观念、逻辑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可以在教学中对长方形正方形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等知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分析,并适当地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和完善,总结周长、面积计算方面的规律性内容,生成大单元教学指导体系。具体教学解析中,教师可以先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点,即长方形是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其中相对的两边边长相等;正方形是一个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殊长方形。然后给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公式,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再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比如可以用纸板、瓷砖等实物让学生进行测量并计算,还可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课程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问题中,比如让学生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或者通过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结束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和方法,使学生逐步生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认识面积计算的原理,夯实数学思维训练的基础,使核心素养教育在数学结构化教学模式中得到贯彻落实。
二、创新教学活动设计,自主构建思维结构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实现对学生探究动力的充分激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结构化教学的实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在实际教学指导环节,发挥核心素养的综合指引作用,数学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引入环节进行解析,即引入环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利用课前预习和知识导入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新知识的预期。更重要的是,在结构化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创新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构建。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开展结构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探索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为学生数学思维结构的自主构建创造条件,夯实核心素养中学生思维训练的基础。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进行探索和发现,比如在开展《数的分数表示》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出最简分数的规律和方法。例如,在《分数乘法》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基于学生数学思维结构的构建和迁移运用创造教学指导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识结构构建的角度,要求学生参与课前自主预习和前期课程知识的复习,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课程知识的预习理解,尝试制作知识结构图,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以思维导图和知识架构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从思维结构训练的视角,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典型的生活化训练题,如:“小明每天喝1/2杯果汁,连续喝了3天,他总共喝了多少杯果汁?爸爸每天给小红的零花钱是2/5元,小红一个星期能得到多少零花钱?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3/4英里,如果它连续行驶8小时,总共行驶了多少英里?小明用了3/5卷绳子来编织一个篮子,如果他有15卷绳子,还能编织多少个篮子?”教师通过设计由易到难的一系列生活化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训练和场景模拟活动,对分数乘法的应用进行解析,并通过问题的处理总结解题思维过程,构建数学分数乘法的应用题解题训练思维架构,能强化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促进学生运算思维和数据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思考现实世界,切实提高结构化教育效果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应用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全面的数学思维模式,夯实数学核心素养基础,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结构化的框架。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要准确把握结构化教学体系设计,从多角度探索结构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棒.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探索[J].小学生(上旬刊),2023(8):46-48.
[2]徐靖宜.小学数学结构化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3(1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