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优化
方芳
淳安县培智学校 3117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迈步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教育,也势必面临着从传统特教向新特教的转型。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他们同样享有获得高品质、高质量、高效能的教育权利和机会。身为特教数学教师,必须主动思考、积极优化、努力探索新特教形式下的教学内容、方式及策略的变化。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构建生活化场景、尊重个体化差异的“生活化”教学优化策略,着眼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将数学知识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切实保证他们接受的是适宜的教育,享受到学习的多种乐趣。
关键词:培智学校;生活数学;生活化教学;优化策略
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承担着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基础的重任。但是面对认知能力、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的培智学生,如何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且易于接受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在生活历程中,在真实地社会背景下”。显而易见,“生活”是培智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
本文试从“生活化”的角度开展教学,即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使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生活需求。生活化教学意味着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和取舍;教学活动的场所要根据学生生活相关的场景设计和改变;教学材料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调整和使用;教学目标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设定;教学效果要根据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检测。生活化教学要采用适宜的策略,才能使特殊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和生活技能,才能使他们有可能回归主流社会,成长为一个自力更生、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一、外塑:生活化学习氛围
特殊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对学习极度不自信,难以激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化学习氛围,从时空、心理上全方面拉近他们对学习的距离,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1.教室环境的生活化布置
在教室环境布置时,设立专门的“数学学习生活角”,并根据学习内容随时更新,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数学元素的学习环境。
2.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创设
教学中总是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能呈现所有的生活场景,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希沃、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和图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蕴藏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并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心理情绪的生活化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心理支持。在沟通交流时,教师应采用更加生活化的语言,将复杂的数学概念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这样的生活化学习氛围中,特殊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还能在教师的关爱和引导下,逐渐建立起学习的自信,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构:生活化教学要素
实施以“做”为核心的生活化教育,力求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学会生活必须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并用于生活实际,将生活与教育融为一体,这对特殊儿童的人生,意义非同寻常。因此传统的按部就班式的教学方式肯定不能胜任,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及策略必须进行优化。
1.重组内容,关注生活化起点。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有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只有准确把握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因此,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关注他们的生活起点,认真选择和取舍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用好教材”而非就是“教教材”。
2.创设情境,唤醒生活化体验。特殊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严重受限,往往难以直接吸收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师经常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这些场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唤醒他们已有的、有限的的生活体验,使他们能够愉快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创设情境,除了注重生活性和趣味性,还要注重数学内在逻辑性,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数学信息,牢记情境是为了教学服务的,避免过于花哨或者仅仅停留在吃喝玩乐低层次上。
3.选择材料,注意结构性出示。特殊儿童的学习非常依赖于他们亲身所获得的直接经验,通过动作与具体物体接触,他们的认识和思考会更深刻。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过程中也常常借助于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来帮助感知、操作、理解、运用。但是材料的使用并非越多越好,同时也要考虑出示的时机、场合、次数等。只有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发挥它直观、高效的效应。
4.定制目标,关注个体差异性。特殊学生每个个体在身体情况、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充分适应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备课阶段,教师就需要将个别化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在分层的基础上,对于每个学生个体具体目标要求又可以有所变化。这样的个性化定制目标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下逐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学有所获。
5.设计活动,强化生活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教学是否真正有效,是否真正转化为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真实情境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锻炼。
综上所述,培智学校生活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化策略,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通过全面的课前准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的教学氛围以及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效果。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培智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卢友华.生活化教学提升特殊学生数学课堂效率[J].教育,2021(5):88-89.
[2]金万里.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读与写,2020,17(8):165.
[3]张文京.特殊儿童生活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