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路径

作者

张桥良

玉溪市江川区宁海街道伏家营中心小学 652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计算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阶段是数学基础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开展游戏教学、注重分层教学、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路径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忽略口算、习题枯燥繁琐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索和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一、开展游戏教学,发展数学思维

游戏化教学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最为常见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设计知识竞赛、关卡解锁、角色扮演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内化和灵活运用。

以《分数乘法》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系列与分数乘法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原理。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分数乘法大挑战”的游戏,将分数乘法的计算题目设计成不同的关卡,每个关卡都设置一定的难度和奖励。学生需要通过正确解答题目来解锁下一个关卡,并在成功解锁后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解决某个具体的分数乘法题目时,如计算“(3/4)×(2/5)”的结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传统的直接相乘再约分的方法,而是尝试探索多种计算路径。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得到新的分子,再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得到新的分母,最后进行约分;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会利用分数的性质,如分数与整数的乘法规则,先将一个分数化为小数(如果可能的话),再进行乘法运算,最后再将结果转换回分数形式(如果需要)。在学生们尝试并展示各自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计算过程以及所遇到的困难。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哪种方法更为简洁高效,哪种方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更为适用。

二、注重分层教学,兼顾学习差异

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学习算法算理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存在差异。对此,为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站在统筹兼顾的角度开展分层教学,助力于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具体实践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班内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客观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学生数学基础较为扎实,学习能力与运算能力较强;B层次学生数学基础一般,拥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进步与发展空间较大;C层次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运算能力较差。将班内学生科学划分为各个层次后,教师可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制订分层教学方案。

例如,在开展“百分数(二)”的计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层次化的教学方案。通过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可知,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并学会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方案。首先,针对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C层次学生,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基础概念上,如折扣、利率以及成数等,引导C层次学生掌握这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其次,B层次学生进步和上升的空间较大,且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不仅要掌握折扣、利率等内容的含义,还要在已学知识与已有经验的支撑下,通过比较、概括以及推理等活动,掌握折扣、利率、税率以及成数的计算方法。最后,对于综合能力较强的A层次学生,教师要将重点放在拓展提升,即拓展教学的宽度上,指导这类学生灵活迁移、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数学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反思反馈

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检验出学生数学计算的真实学习成果,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评价工作普遍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即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及最终的计算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厌烦、抗拒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评价机制,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以及过程性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获得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为教学方案的改良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以生生互评为例,这种教学评价模式指的是当学生学习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同桌或同小组的学生互相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学习算法算理时存在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闪光点,改正不足之处,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评价工作,即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采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率,问题计算的正确率等,结合真实可靠的信息数据,对学生展开过程性评价,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助推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成为现实。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打造高质量小学数学计算课堂,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运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长效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孙梦琦,刘青.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提升策略[J].天津教育,2020(25):147-149.

[2]康旭红.“以生为本”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读写算,2023(2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