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情境创设的策略

作者

张英杰

广西岑溪市归义镇第一中学 广西 岑溪543200

摘要:创设生动的情境既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投入课程学习中,又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自主学习体验。教师应当基于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需求,引入多种类型的资源支持教学工作的开展,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到情境创设过程中,以此增强情境的生动性,为情境教学提升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情境创设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情境创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逐步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物理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其教学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境创设正是通过构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物理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情境创设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同时,情境创设还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进步。

一、注重创设生活化情境,理解重点及难点知识

生活化情境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又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抽象物理知识的内涵,并选择科学的切入点,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而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能够更加有效地将其克服。从应用效果上来讲,生活化的情境更契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需求,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教师应当注重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物理情境教学的效果进行观察,并且注重以生活为切入点进行情境的创设,保证学生在初步接触物理知识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生动的生活化情境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理解知识的难度,促使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践经验,明确重点及难点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同时,生活化情境应用于实践环节也相对更为便捷,便于学生在生活中捕捉相应的资源和信息。只要教师能够选准切入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即可。例如,在教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游泳时观察到的现象,如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位置要高,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将铅笔斜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铅笔在水面处发生弯折的现象,最后结合光的折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光的折射规律。这种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光的折射原理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随后进一步深入分析现象的产生原因。此外,教师还可布置一些制作物理手工作品的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光的折射原理制作万花筒、三棱镜等,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物理重点及难点知识。

二、积极利用多媒体工具创新情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多媒体辅助工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需要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合理选择,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帮助。另外,多媒体辅助工具的应用也能够实现整体教学流程的优化和完善,对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重要的意义。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现阶段优化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选择适当的多媒体辅助工具是提高教学效率、满足不同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工具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创新情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物理现象和原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制作动画或视频展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模拟不同质量、不同速度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体的运动规律。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或智能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线上设置能够模拟实操的平台,让学生利用智能化工具模拟实操过程,通过观察,了解不同质量变化以及不同物体表面变化背景下物体的运动状态。这种基于智能化技术和工具创设更加生动的实操情境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对这节内容所涉及的物理原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自主探索兴趣的学生,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也便于学生利用线上平台直接向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时互动扫清学习障碍,提升学习效果。

三、充分利用实验情境,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作为物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桥梁,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途径。在实验课程的教育引导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实践空间,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深入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应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并合理分配实验任务,使学生能够基于实验情境深入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应精心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实验。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串联和并联”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利用给定的电路元件,如电源、导线、开关和灯泡等,亲手连接电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元件、如何正确连接电路,还要引导他们观察电路的变化,思考其中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还能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实验,如探究不同电阻对电路的影响,或者尝试设计更复杂的电路结构。这样的实验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学科的魅力,还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教育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有效提升物理教学的效果。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应继续探索和完善情境创设的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教育者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计亚巍.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46):107-110.

[2]王琼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3(1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