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探讨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要点

作者

潘晖

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354200

摘要:在持续推进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目标,数学这一基础教育的 支柱学科,其教学手法的创新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崭露头角,该模式通过综合与优化单元教学内容,以全局性、系统性视角对数学教学进行全新构建,以期有效助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要点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不断演进,传统以课时为框架的数学教学方式已显力不从心,难以充分响应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呼唤,大单元教学作为前沿教学模式,侧重于对单元知识结构的整体理解与深层逻辑的挖掘,意在帮助学生构筑更加完备、有序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锤炼学生的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精准实施大单元教学,仍是教师亟需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剖析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核心,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引,推动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学生核心素养的跨越式提升。

一、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开展基础知识教学

大单元教学围绕核心素养,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整合,打破传统单课时教学中知识点的孤立性,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全局视角审视数学知识,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完整、连贯知识体系。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定理与公式,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大单元教学通过设置综合性任务和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为其未来学术探索与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维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措施

(一)立足核心素养,设置大单元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框架下,明确而具体的大单元教学目标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首要步骤,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有深入的理解,准确捕捉教材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与需求,制定出贴合学科特点且能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目标,应涵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如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统计图的制作等,以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通过数据的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洞察规律,提升其数学素养。

以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这一大单元为例,可以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丰富。知识技能层面,学生应能准确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这些函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应能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各类问题,如求解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通过实例演练和习题训练,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确保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数学思维培养方面,教师应通过直观的几何图形和动态的演示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锐角三角函数的直观感知,进而形成深刻的数学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规律,培养其数学抽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其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其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拓宽数学视野。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测量任务,如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测量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山坡的坡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其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炼出有效的解题策略与方法论,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以及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分析学情,制定大单元教学流程

为确保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通过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教师能够制定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流程。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度提高教学难度,引入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拓展内容和探究性任务,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挑战的追求。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应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打好基础,提升学习自信。

在九年级下册《投影与视图》大单元教学中,为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需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的学情,包括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情况,如是否已掌握相关的几何基础知识;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如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基于全面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流程,对于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内容,引入投影的基本概念后,可迅速推进到正投影的探讨,通过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组合体视图绘制问题,挑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投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中的光影效果、机械制图中的视图表达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应采取更为细致和耐心的教学态度。可以从简单的物体投影入手,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对投影的直观感知。

(三)围绕情境任务,丰富大单元教学方法

大单元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核心素养目标,精心设计出既具有现实意义又能体现数学学科特点的情境任务。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独特魅力。为更有效地推进教学进程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还需根据情境任务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大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境任务的设置能帮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与独特魅力。以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喷洒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具体情境任务:“假设你是一名农业科技人员,现在需要使用不同压力的喷雾器进行农药喷洒。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喷药面积和单位面积的药量会随着喷雾器压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更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请你探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利用反比例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在这一情境任务的引导下,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大单元的教学过程,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法,通过提出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如“喷药面积和单位面积药量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你的猜想?”等,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规律,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学生建立起问题解决的思维框架,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旨在突破传统框架,通过精准定位目标、深入分析学情及创新情境设计,实现知识的有机整合与学生思维的全面提升,夯实学生核心素养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琪琪.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家长,2023,(30):10-12.

[2]朱宏.对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渗透核心素养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9):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