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中电气设备节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能效优化策略
蔡怀林
身份证号:522424197304242219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智能建筑数量不断增加。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备种类繁多,涵盖照明、空调、电梯、供配电等系统,其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占比高达 60%-80% 。然而,当前许多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存在运行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如照明系统未根据环境光线和人员活动自动调节亮度,空调系统在非必要时段持续运行等。在全球能源危机与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设计高效的电气设备节能监控系统并实施能效优化策略,成为智能建筑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节能监控系统,并探索有效的能效优化策略,以降低建筑电气设备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理论层面,丰富智能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完善电气设备节能监控与能效优化的相关理论;在实践层面,为智能建筑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方案和策略,助力建筑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同时降低建筑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二、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节能监控系统设计
(一)系统架构设计
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节能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
1. 感知层:由各类传感器和智能终端组成,负责采集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环境数据。例如,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用于监测设备的用电情况;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获取室内环境参数;人员红外传感器检测区域内人员活动情况 。这些感知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为系统后续分析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
2. 网络层:承担数据传输任务,通过有线网络(如以太网)或无线网络(如 Wi-Fi、ZigBee、LoRa)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应用层,同时将应用层的控制指令下发到相应设备 。网络层需具备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或传输延迟 。
3. 应用层:是节能监控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监控中心服务器、数据分析与处理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等 。监控中心服务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数据分析与处理软件运用节能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节能潜力;人机交互界面为管理人员提供可视化操作平台,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查看设备运行状态、能耗数据,并进行远程控制和参数设置 。
(二)功能模块设计
1. 实时监控模块:实时显示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开关状态、工作参数(电压、电流、功率等),以图表、动画等形式直观呈现 。当设备出现异常运行状态(如过载、短路、温度过高)时,系统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管理人员 。
2. 能耗监测与分析模块:对电气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统计,按日、周、月、年等时间维度生成能耗报表和能耗曲线 。运用数据分析算法,对比不同设备、不同时间段的能耗情况,找出高耗能设备和能耗异常点,为能效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
3. 智能控制模块:基于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预设的节能策略,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 。例如,根据室内光线强度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和开关状态;依据室内外温度、湿度数据,优化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和设定温度 。此外,该模块还支持管理人员手动远程控制设备,灵活调整设备运行参数 。
4. 故障诊断与预警模块: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分析,运用故障诊断算法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 。一旦检测到潜在故障,系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提供故障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建议,帮助维修人员快速定位和排除故障,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
三、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能效优化策略
(一)设备选型与配置优化
在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规划与建设阶段,我们应当优先考虑选择高效节能型设备。例如,选用 LED 照明灯具替代传统白炽灯和荧光灯,因为LED 灯具具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能耗低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照明系统能耗达到 30% 至 50% ;采用变频空调机组,根据室内负荷变化自动调节压缩机转速,相比定频空调节能 20% 至 30‰ 。同时,合理配置设备容量,避免设备出现“ 大马拉小车” 的现象,确保设备在高效运行区间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的能源使用效率。
(二)运行控制策略优化
1. 照明系统优化:结合人员活动传感器和环境光线传感器,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在人员离开房间或自然光照充足时,系统能够自动关闭或调暗灯光;在走廊、楼梯间等公共区域,采用红外感应或声控照明,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智能响应。此外,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如办公、会议、休息等),预设多种照明模式,进一步降低照明能耗。
2. 空调系统优化:利用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环境参数,结合室外气象数据,优化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采用群控技术,对多台空调机组进行协同控制,根据负荷变化调整运行台数和工作参数。同时,引入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动态优化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和运行时间,在保证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3. 供配电系统优化:通过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对变压器进行经济运行控制,根据负荷变化调整变压器的运行台数和分接头位置,降低变压器损耗。此外,采用智能电表对各用电区域进行精准计量,实时监测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电能损耗问题。
(三)能源管理与运维优化
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制定电气设备能耗定额和节能目标,将节能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实行能源消耗绩效考核。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同时,利用节能监控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总结节能经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策略,以实现长期的能源节约和成本控制。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设计了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节能监控系统,并提出了一系列能效优化策略,为智能建筑节能减排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 。通过实施节能监控系统和优化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电气设备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智能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变化,节能监控系统和能效优化策略仍需持续改进和完善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能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研发更智能、更高效的节能监控系统和优化算法,推动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
参考文献
[1]熊道辉.智能建筑和电气节能中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7,(01):93-94.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1.093.
[2]王翼杰.电力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和电气节能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0):226.
[3] 王 波 . 对 智 能 建 筑 的 电 气 节 能 设 计 研 究 分 析 [J]. 电 子 世界,2016,(09):84.DOI:10.19353/j.cnki.dzsj.2016.09.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