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企业管理实践与水质检测技术融合创新研究

作者

李素平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章盖营污水深度处理厂 010000

一、化工企业管理现状与挑战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受制于行业发展自身的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等),另一方面受到发展方式转变所带来的压力和制约,特别是从提高质量和效益出发来看:一是从效能看,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与现代高效精细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二是从效率看,现有组织结构、制度体系与“ 三集五大” 体系建设要求以及公司统一管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由于信息化水平不高,致使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准确,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合理,业务协同不够紧密顺畅,尤其是装置设备陈旧落后,能源消耗偏高等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虽然近几年来一些企业的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了,但是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和智能改造却始终难以实现;三是从安全上看,我国石化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广,“ 两重点一重大” 的增多,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些企业仍然沿袭以往老一套的做法,应急演练流于表面化,一线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等,都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二、水质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水质检测新技术的发展,将对化工企业管理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光谱方面,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进行重金属快速检测;采用这种技术能够实现无损检测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于高浓度废水中多种金属同时测定。此外,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现场实时在线测试系统为小型化的实验室仪器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并开始应用于工厂的关键部位,构建了以分布式结构为基础的企业环境监控网络体系。

在具体应用方面,智能算法和传感器结合形成了新型水体污染预警体系。例如,在某一石化生产基地采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异常检测模型实现了泄漏液位变化的在线监测,并将污染物泄露的时间分辨率由原来的几小时降低到几分钟以内;此外还利用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技术开发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在线监控仪器,该仪器可以实现苯类、硝基化合物、氯化氢等多种物质的痕量检测,并且满足新国标的要求;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工艺用水的质量水平,同时也提升了企业整体生产的安全性。

三、管理实践与技术融合的路径

如何将水质检测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形成一个系统的实施方案:首先,必须成立横向贯通、纵向到底的企业级水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 水委会” ),其委员来自公司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骨干力量;其次,根据水委会职责及工作流程,结合实际业务特点,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或操作手册,如《水质数据应用规范》,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并落实相应的责任机制。以一家国际知名化工公司的经验为例,在这一过程中,该公司形成了相对简洁高效的组织结构,打破了原有的条块分割状态,实现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使得采集到的数据能够迅速转化成对生产工艺的具体指导措施。

如何让在线检测仪器和企业的信息系统“ 合二为一” ,这是技术嫁接的核心问题。目前很多行业领军企业在建设自己的工业互联网时都采用了OPC-UA 标准来搭建自己的工业物联网系统,并且实现了检测设备和 MES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在这种模式中,在线水质监测仪获得 pH 值,COD 等数据后会直接发送到对应的生产车间控制系统或者直接触发相关的生产设备操作(比如调整反应釜的进料配比或者打开应急的净化装置),从而实现对生产的主动干预。某家印染厂通过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将水质预警的时间从原来的 15min 减少到了现在的 2⋅4min 之间,并且有效的降低了对于云侧资源的调用量。

人才梯队的重构是支撑融合落地的核心要素。复合型能力培养应包含三个维度:工艺工程师需掌握基础的水质数据分析技能,检测技术人员要理解生产工艺流程,而管理人员则要具备技术经济性评估能力。国内某乙烯项目创新采用"轮岗 + 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使核心团队在 18 个月内达到技术融合要求。校企合作也是有效路径,如与高校共建"水质检测创新中心",既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也促进检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在激励机制方面,将水质指标纳入 KPI 考核体系的做法日益普及,部分企业甚至设立专项创新基金,鼓励员工提出检测技术改进方案。

数据资产深度开发可以产生巨大的融合倍增效益,在建设智慧水务过程中,要统筹考虑数据的标准和规范,并重点解决不同类型、不同厂家仪器仪表之间的数据兼容性的问题。目前先进的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数字孪生体的方法来搭建一个虚拟化的水系统的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模拟仿真计算分析水质的变化情况,从而推演其对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图 2-4)。以某化肥公司为例,通过对该公司近十年来的相关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训练得到的一个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出特定工艺条件下的管道发生金属腐蚀的可能性,进而提前发出报警提示信号,避免了一次又一次因设备损坏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另外,数据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与企业的自身管理上,可以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打通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条中各个节点之间水质数据的共享共通,形成一种新型的产业协同方式。

四、未来展望与行业影响

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十年内,化学工业领域的水处理工作将会迎来一场质变式的颠覆式创新浪潮。下一代检测系统可望对污染物进行单个分子级别的现场分析;同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从原料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模拟过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过程预防性的水资源环境管理工作。这必将带来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谁掌握了先进的智能检测的核心技术,就获得了先发制人的竞争优势,能够确保企业不仅符合环保法规要求而且具有最低的成本水平;反之,则很可能被淘汰出局。新的行业标准体系也会应运而生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以实时在线监控的数据作为国际采购及贸易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些都将促使全球范围内的传统化工行业加速朝着清洁生产和精细加工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发展也必然会导致新兴的服务业态出现,例如第三方水质数据托管服务平台等,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链条。这一方面为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又给那些缺乏技术储备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迫使传统的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改变,即培养具备更全面的知识结构(如既熟悉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又能熟练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的人才将是今后的主要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管理实践与水质检测技术的融合创新,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环保合规性,还能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水质检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化工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企业应积极拥抱技术创新,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孝添, 孙萌萌. 化工企业污水处理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J]. 清洗世界, 2024, 40 (09): 163-165.

[2]戴亦凡, 杨梦杰, 徐露, 陈佩贤, 吴兆康, 徐启新. 化工企业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的环境经济效应[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4, 46 (06): 922-926.

[3]姚远. 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提高策略[J]. 化工管理, 2021,(02): 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