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王淑荣

沈阳 110141 身份证号:211422198803113567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与价值

(一)多元化技术类型与应用场景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呈现多元化应用格局。资源节约技术中,装配式建筑通过工厂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湿作业,适用于标准化住宅施工;雨水回收系统通过收集处理雨水用于施工降尘、混凝土养护,降低水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技术方面,抑尘喷淋系统通过喷雾降尘减少施工粉尘排放,适用于城市密集区域项目;低噪音施工设备如液压破碎锤替代传统风镐,降低施工噪音污染。节能降耗技术中,太阳能施工照明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现场照明,适用于长期施工项目;智能施工设备通过能耗监测与优化降低机械运行能耗,如塔吊的变频调速技术。

(二)技术应用的多维价值体现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为建筑施工带来显著的综合效益。环境效益层面,可减少施工粉尘排放 30% 以上、噪声污染 25% 以上,降低建筑垃圾产生量40% ,同时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施工阶段碳排放。经济效益方面,虽然初期投入可能增加 5%-8% ,但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如可拆卸式模板)、能耗降低(如节能设备应用),可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节约 10%-15% ;装配式技术的应用还能缩短工期 15%-20% ,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社会效益方面,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升建筑行业形象,创造健康安全的施工环境,保障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同时推动建筑产品向绿色化发展,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居住环境的需求。

(三)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受政策、技术与市场多重因素驱动。政策层面,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等文件为技术应用提供强制标准与激励措施,各地对绿色施工项目给予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技术层面,新材料(如再生骨料混凝土)、新工艺(如3D 打印建筑)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发展,为绿色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实现施工过程的资源优化与环境影响模拟。市场层面,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提升,绿色住宅溢价率达 8%-12% ,推动开发商主动采用绿色施工技术;绿色金融政策为技术应用项目提供低息贷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二、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现实挑战

(一)技术认知与应用能力不足

部分施工企业对绿色施工技术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将其视为“ 环保噱头” ,缺乏系统应用。技术应用存在盲目性,如盲目采用光伏技术而忽视当地光照条件,导致节能效果不佳;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缺乏绿色施工专项培训,如雨水回收系统操作不规范影响水质,抑尘设备使用不当导致降尘效果打折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依赖引进成熟技术,缺乏针对项目特点的适应性改进,如未能结合南方湿热地区特点优化通风降尘方案。

(二)成本投入与收益平衡难题

绿色施工技术的初期投入较高,如装配式构件生产成本比传统构件高10%-15% ,高性能环保材料价格是普通材料的1.5-2 倍,对中小企业造成资金压力。成本效益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的全生命周期收益测算模型,企业难以量化技术应用的长期收益,如雨水回收系统需 3-5 年才能收回成本,短期效益不明显。市场上绿色技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低价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企业采用优质技术面临更高成本风险,如低价抑尘设备使用寿命短,反而增加维护成本。

(三)标准体系与监管机制缺失

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的专项标准,现有标准存在指标模糊、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如《绿色施工导则》对施工扬尘的控制指标未作细分。监管机制不完善,缺乏施工过程的环境指标动态监测手段,现场巡检多依赖人工目测,难以发现隐蔽的环境问题,如基坑降水的地下水回灌措施落实不到位。第三方认证体系缺失,缺乏权威的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效果评估机构,市场对技术应用效果的信任度不足,制约新技术推广。

三、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推广路径

(一)资源节约技术的深化应用

优化资源节约技术的应用策略,提升施工资源利用效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根据项目类型选择适宜的装配率,多层住宅优先采用预制楼梯、叠合楼板,高层建筑推广预制剪力墙体系,配套应用免支撑施工技术降低模板损耗。水资源管理方面,建立施工场地雨水回收-处理-回用系统,通过沉淀池、过滤装置提升水质,满足混凝土养护、车辆冲洗等需求;在缺水地区推广干作业施工工艺,如预制装配式卫生间减少湿作业用水。建筑材料管理中,采用BIM 技术进行工程量精准核算,减少材料浪费;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将拆除废料加工为再生骨料用于地基处理。

(二)环境保护技术的协同优化

构建环境保护技术的协同应用体系,实现施工污染综合控制。粉尘治理采用“ 源头控制+末端处理” 模式,施工场地周边设置封闭式围挡,易扬尘材料运输采用密闭罐车,现场部署智能喷淋系统根据 PM2.5 浓度自动启停;土方作业时配合雾炮机降尘,建筑垃圾装卸采用封闭作业棚。噪声控制推行低噪音设备优先选用原则,在敏感区域施工采用全封闭施工棚,对固定噪声源如搅拌机设置隔音屏障;优化施工工序安排,将高噪音作业集中在白天,避免夜间施工。废水处理建立分类收集系统,施工废水经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在水源保护区施工时,设置防渗膜防止地下水污染。

(三)技术集成与智能化管理创新

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智能化管理升级。构建“ BIM+物联网”技术集成体系,通过BIM 模型优化施工方案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如模拟装配式构件运输路径减少碳排放;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工能耗、粉尘、噪声等数据,异常时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开发绿色施工智能管理平台,整合进度管理、资源调配、环境监测等功能,如根据天气数据自动调整太阳能照明设备的开启时间,根据粉尘监测数据联动控制喷淋系统。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应用,如3D 打印建筑技术减少现场施工污染,建筑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高污染工序,如喷涂作业采用智能喷涂机器人降低VOC排放。

结束语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是实现“ 双碳” 目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深化资源节约技术、协同优化环保措施、推进技术集成与智能化管理、强化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能够有效提升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未来,随着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的深度融合,绿色施工技术将向智能化、自适应化方向发展,如AI 技术赋能施工环境风险预测,5G 技术支撑实时监测数据传输。需持续完善技术标准与监管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蓓,王彦.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5,(16):86-89.

[2] 王 俊 . 数 字 化 技 术 在 建 筑 设 计 与 施 工 中 的 应 用 [J]. 居舍,2025,(16):119-122.

[3]周志军.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5,(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