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农机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赵荔娜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齐齐哈尔分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2 年中央1 号文件提出,要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
1 农机产业结构概述
农业机械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部分,主要包括制造销售与后期维护及使用过程中的机械化装备。近些年,中国农机产品保有量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等态势,在大型拖拉机、高效能联合收割机等领域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辅助设施与智能化设备应用逐渐展开。政府支持、技术优化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需求下,农机产品向大规模化、高科技以及高效益转型,同时也伴随着产业集聚度低、研发能力薄弱以及小微企业发展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大范围应用的智能型农机设备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农业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将中国农业发展引向“ 智慧农业” 的变革。
2 乡村振兴中的农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农机装备水平的整体提升
由于政府部门对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视,农业机械的性能也在逐步提升,尤其是那些大容量、高效率并且具有智能科技特性的农业器械在农业工作中占比越来越高。新式高效率多样化农业农机覆盖了播种、防护、收割、生产等全过程,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且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流程。各地加大了购置农业机械的资金补助,有些地方甚至引入了北斗定位技术和自动操控技术推进农业机械的智能发展,优化农业的工作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农业机械智能化和精准农业技术的广泛实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2.2 农机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作业链上的覆盖程度不断深化,覆盖了农业、养殖业、渔业、温室园艺等多个领域。随着农业经济种类、农村经济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农机也开始融入到了茶树、蔬菜瓜果、树木等细分行业,帮助农业增产提效、实现生产标准化的过程。无人驾驶飞机、播种机等现代化设备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满足了不同地区差异化的需求。农机信息化,增加了农机应用广度,指引农业生产趋向精准化智能化。
2.3 区域间农机发展不平衡现象
中国发展乡村振兴政策进程中,我国农村机械化的产业极大不平衡,东部的机器化运用十分全面且更新换代快,机械化技术运用十分娴熟完善,已经处于完善阶段,各个产业链条齐全。中部和西部地区因为经济基础发展薄弱,土地分散,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农机拥有数量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在南方地区部分因为环境气候潮湿炎热、作物种类较多,机器适应性较低,发展缓慢。这样区域的不平衡直接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延缓了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进程。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机产业发展前景
3.1 农机与绿色低碳技术融合带来创新契机
农机与绿色发展和低碳技术的融合提升农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在农业发展实现减排目标的背景下,应用新能源的新型农机装备逐渐取代消耗更多能源的机械设备,以此开启农机动力向电动化、混合动力和以氢为动力等方向转变的新机制。通过智能感知、精准控制和节控生产等技术融合减少了农机作业中的资源消耗和生产环境产生的污染。使农机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对环境保护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为农机的发展创新开辟新途径,促使绿色制造、智能控制等产业关联耦合作用,拓展了未来农机产品的技术领域和产生的效益空间。
3.2 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的发展潜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的应用大有可为。政府、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上加大支持力度,这些装备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不仅工作和效率更加高效,而且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决策依据,各级政府还通过推广补助、示范推广等政策,以鼓励农民、企业使用。
3.3 政策扶持与市场引导拓展发展空间
随着“ 乡村振兴战略” 目标推进,各级政府加大农业自动化的财政投入,鼓励公司加快发展农业机械产品、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加速智能化、高效率、绿色化的农业机械的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加大农业机械的使用培训和建设农机化服务网络,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和农民的使用技术。市场的需求量日趋加大,相应产品的种类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这种多样化市场的需求促使了企业拓展服务边界,引导农机工业从生产向全领域服务转化,来帮助企业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政府政策与市场的良好交互,扩大农机工业发展的业务领域,助力“ 乡村振兴战略” 的深化执行。
结语:在推进新农村复兴战略过程中,农耕机械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体现出了日益优化的结构水平、机械设备的质量改善和使用范围拓展等积极态势,但是区域差异仍影响着其综合效率的有效发挥。可以看出,农耕机械产业将在未来朝着绿色化和智能化路线加快转型升级,可以有效推动低碳农业和智慧农业的融合共生,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会有力激活农耕机械设备的创新发展活力和经济效益,这为实现成为农业强国提供了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困境与对策[J].南方农机, 2024, 55(10):16-20.
[2] 左充.加快"智慧农机"发展的前景分析及对策[J].山东农机化,2023(4):37-38.
[3] 刘阁勇.乡村振兴战略下溆浦县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机, 2024, 55(4):181-183.
作者简介
姓名:赵荔娜,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80.08,籍贯:黑龙江省勃利县,职务/职称:高级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农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