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梁艳

华亭市博物馆 7441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文化和旅游需求呈现个性化、品质化趋势。国家层面,“ 十四五” 规划明确提出“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从顶层设计推动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同时,数字技术革新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加速了文化资源与旅游场景的跨界整合。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面临从单一文化展示向多元文旅体验转型的迫切需求。

一.运营现状分析:

作为地方中小型博物馆的代表,承载着陇东地区的历史文化记忆,馆藏文物涵盖陶瓷、青铜器、民俗器物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研究其文旅融合实践,能够为同类型博物馆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填补西部中小城市博物馆文旅创新的研究空白,助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均衡发展。目前,运营模式存在展示形式单一、游客吸引力不足、文旅联动弱等问题。

二.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及对博物馆发展的意义: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运营模式创新实践,要从拓展功能边界、提升社会影响力、 激活文化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几方面入手。

文旅融合推动博物馆从“ 文物收藏展示中心” 向“ 文化旅游体验空间”转变,通过开发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沉浸式展览等业态,延伸公共服务功能。同时,借助旅游市场的流量优势,博物馆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增强文化传播力和社会教育效果。激活文化资源,文旅融合促使博物馆挖掘馆藏特色,将历史文化元素转化为可消费的文创产品、旅游线路,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经济价值转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多元化运营模式有助于缓解博物馆对政府财政补贴的依赖,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资金反哺,推动场馆长期运营。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运营模式创新实践:

1.展览创新:打造沉浸式主题展览,激活地方文化基因

以华亭深厚的陶瓷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核心,突破传统展陈模式,通过技术赋能与场景重构,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例如,在“ 千年窑火——安口窑陶瓷文化展” 中,采用全息投影技术还原古代窑场的制陶流程,观众对拉坯、烧制等工序一目了然。此外,针对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实景搭建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复原华亭传统婚俗、节庆仪式,使观众从视觉、听觉、触觉多维度感受地方文化魅力。此类沉浸式展览不仅提升了观众参与感,还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文化体验,强化了华亭文化的传播力。

2.文旅活动开发:举办“ 华亭文化旅游节” ,构建文旅融合新生态。以“ 华亭文化旅游节” 为平台,深度融合博物馆资源与地方文旅活动。暑假期间,博物馆推出 “ 陶瓷文化研学营” ,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安口窑遗址,学习陶瓷历史与制作工艺,并亲手体验拉坯、彩绘。此外,博物馆联合周边景区(如莲花台自然风景区)设计 “ 文化 + 生态” 旅游线路,将博物馆参观与户外徒步、民俗体验相结合,形成“ 白天访古探幽,夜晚赏戏品俗” 的一站式文旅服务。旅游节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既提升了博物馆的游客流量,又带动了地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双向赋能。

3.文创产品开发:深挖地方特色,打造文化消费新载体

以馆藏文物和地方特色为灵感源泉,设计开发系列文创商品。例如,以安口窑陶瓷的釉色纹理、器型为元素,推出茶具套装;将华亭民俗剪纸艺术转化为冰箱贴、书签 等实用文具。这些文创产品既保留了文化内涵,又贴合现代消费需求,通过博物馆官方商店、电商平台及景区合作渠道销售,不仅实现了文化价值的经济转化,还成为华亭文化的流动宣传载体。

4.宣传推广:多平台联动营销,扩大文旅品牌影响力。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 线上+线下” 立体宣传矩阵。在线上,博物馆入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出 “ 华亭宝藏文物 1分钟” “ 馆长带你云游博物馆” 等系列短视频,通过趣味讲解、文物拟人化剧情吸引年轻观众;详细推荐博物馆展览、文旅活动及周边打卡点。在线下,博物馆与周边景区(如米家沟生态园)开展 “ 一票通游” “ 联票优惠” 合作,在景区入口设置博物馆宣传展位;联合地方旅行社推出“ 华亭文化研学团” ,通过导游讲解、手册发放等方式提升博物馆曝光度。这种多平台、跨场景的宣传策略,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吸引省内外游客关注,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推广策略,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四.运营模式创新的成效与挑战:

1.游客数量显著增长。通过沉浸式主题展览、文旅活动的举办,成功吸引大量游客。节假日期间,博物馆单日游客接待量较往年同期增长 2-3 倍,较文旅融合前提升近 40‰ 。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线上宣传推广,也吸引了省内外游客专程前来,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文化旅游消费的良性循环。

2.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博物馆的创新实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千年窑火·华亭陶韵” 等特色展览成为华亭市文化名片,被地方媒体多次报道,并在省级文旅评选活动中获得“ 优秀文化旅游融合案例” 称号。此外,与学校、社区合作开展的研学活动和非遗课堂,惠及当地青少年及居民超 2 万人次,增强了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文化传播效果显著增强。借助新媒体平台和多元化宣传手段,的文化传播力大幅提升。让华亭的陶瓷文化、民俗文化走向全国。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销售渠道流入千家万户,进一步扩大了华亭文化的传播范围,使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座西部小城的历史底蕴。

五、现存挑战:

1.资金短缺制约发展。尽管运营模式创新带来一定收益,但仍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沉浸式展览所需的高科技设备采购、维护成本高昂,文旅活动的策划与执行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短缺导致部分项目无法持续开展,如数字化展览升级计划被迫搁置,制约了博物馆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步伐。

2.专业人才不足影响服务质量。目前,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缺乏既懂文旅融合运营,又熟悉数字技术、文创设计的复合型人才。现有工作人员多以传统文物保护、讲解为主,在新媒体运营、活动策划、文创开发等方面能力不足。例如,文创产品设计缺乏创意与市场竞争力,新媒体宣传内容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影响了博物馆服务质量与创新活力。

3.文旅融合深度不够。尽管在文旅融合方面做出诸多尝试,但在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上仍存在不足。与地方旅游企业的合作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的战略联盟,未能形成完整的文旅产业链。例如,旅游线路设计未能充分结合博物馆资源,与周边景区的联动仅局限于票务合作,在文化内涵挖掘、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缺乏深度融合。此外,文旅活动的参与度存在季节性波动,淡季时游客数量锐减,文旅融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