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科STEM 教育教学研究
李燕
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具备综合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STEM 教育作为一种融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跨学科教育理念,强调知识的整合与应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科学学科作为 STEM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 STEM 教育教学研究,对于推动科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STEM 教育的内涵与核心价值
(一)STEM 教育的内涵
STEM 教育并非简单地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学科知识进行叠加,而是以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为导向,通过整合各学科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在 STEM 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二)STEM 教育的核心价值
培养创新思维:STEM 教育鼓励学生突破传统学科界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新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中提出新颖独特的想法。
提升实践能力:以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等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促进跨学科理解:打破学科壁垒,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跨学科整合知识和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贴近生活实际、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科学学科STEM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方面
课程内容缺乏深度整合,各学科知识简单堆砌,未能形成有机联系;课程设计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课程资源不足,缺乏适合STEM 教育的教材、教具和数字化资源 。
(二)教学实施方面
教学方法以传统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实践操作机会;课堂互动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师资队伍方面
教师对 STEM 教育理念理解不深入,缺乏跨学科教学能力,难以有效开展STEM 教育教学活动。
(四)评价体系方面
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在实践操作、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反馈不及时,无法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三、科学学科STEM 教育教学优化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跨学科课程体系
1.整合学科知识
深入挖掘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主题式或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整合课程内容。例如,在“ 环保能源项目” 中,融合物理学中的能量转换知识、化学中的能源材料知识、工程学中的能源设备设计知识以及数学中的数据分析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跨学科知识。
2.结合生活实际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项目。如开展“ 校园垃圾分类与处理” 项目,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垃圾成分,利用技术手段设计垃圾分类装置,通过工程思维规划处理流程,并运用数学知识评估项目效益。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开发丰富课程资源
鼓励教师和教育机构开发多样化的 STEM 教育课程资源。编写具有跨学科特色的教材,制作配套的教具和实验器材;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实验、在线课程等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同时,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二)创新教学实施模式
1.采用项目式学习(PBL)
以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设定项目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通过自主探究、设计、实践和反思等环节完成项目。例如,在“ 设计制作简易净水装置” 项目中,学生需要调研水污染问题,设计净水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装置,并对净水效果进行检测和改进。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机会。建设STEM 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工具,如3D 打印机、激光切割机、传感器等,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科研机构,参与社区科技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提高实践能力。
3.促进互动式教学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小组合作中,明确成员分工,鼓励学生积极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合作与交流,建立教师合作共同体,鼓励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方式,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四)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1.多元化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增加过程性评价,如课堂表现、实验操作、项目报告、小组合作等;引入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档案袋评价,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作品和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2.多元评价主体
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家长和社会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反馈,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3.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反馈内容应具体、有针对性,既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评价反馈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四、结论
科学学科STEM教育教学的优化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系统的策略和措施。通过构建完善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实施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多元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科学学科STEM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未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持续改进科学学科STEM教育教学策略,推动STEM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晶莹,黄欣荣.STEM 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0(08):112-118.
[2] 余胜泉, 胡翔.STEM 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 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4):13-22.
[3] 李芒,周海海.基于 STEM 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8(03):68-74.
[4] 叶宝生,吴梦婷.美国 STEM 教育的课程实施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01):88-93.
[5] 韦钰.对 STEM 教育的再认识[J].中国电化教育,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