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结构化困境分析与优化策略

作者

陈家让

福建省福鼎市第十七中学 福建省福鼎市 355209

引言

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具有关键作用。结构化教学强调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的系统性、逻辑性与关联性,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推行结构化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把握文本,深入理解阅读材料内涵 。然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结构化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教学过程零散、缺乏层次等问题突出,制约了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因此,深入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结构化困境,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对改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结构化的困境分析

(一)教学目标设定模糊,缺乏结构化导向

部分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未能从知识、技能、思维等维度进行结构化设计。例如,在设定阅读教学目标时,仅简单表述为 “ 理解文章大意” “ 掌握重点词汇” ,缺乏对学生阅读策略培养、思维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具体规划。这种模糊的目标设定,使得教学过程缺乏明确指引,难以围绕核心目标系统组织教学内容与活动,导致阅读教学碎片化,学生无法在结构化的学习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

(二)文本解读碎片化,整体把握不足

教学中,教师常将英语阅读文本分割成词汇、句子、段落等零散部分进行讲解,过度关注细节而忽视文本整体结构与逻辑关系。如在讲解记叙文时,逐句分析生词和语法,却未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发展脉络;解读议论文时,仅剖析论点和论据,未让学生理解论证逻辑。这种碎片化解读方式,使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主旨和内在联系,无法构建完整的阅读认知框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深度理解能力 。

(三)教学活动设计缺乏逻辑关联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各环节之间衔接松散。例如,在阅读前活动仅简单引入话题,未与阅读中、阅读后活动形成有效关联;阅读中活动以单项语言知识练习为主,缺乏对学生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阅读后活动多为机械性的总结或作业布置,未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应用。这种缺乏逻辑关联的教学活动设计,无法形成结构化的教学链条,影响学生阅读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结构化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构建结构化目标体系

1. 基于课程标准与学情定位目标

教师需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基准,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与英语实际水平,精准定位阅读教学目标。例如,针对七年级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的情况,在阅读教学中可将知识目标设定为掌握基础词汇与简单句式;而对于八年级学生,则可适当增加复杂语法结构的理解与运用要求,确保目标设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2. 多维度分层设计目标内容

从语言知识、阅读技能、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维度,系统设计分层目标。在语言知识维度,细化到词汇记忆、语法理解与句型运用;阅读技能维度涵盖略读、扫读、精读等策略的掌握;思维品质维度注重逻辑分析、推理判断与批判性思维培养;文化意识维度强调对文本中文化背景、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如在科普类文本教学中,知识目标是掌握专业术语,技能目标为运用扫读获取关键数据,思维目标是分析科学论证逻辑,文化目标则是理解科学探索中的国际合作精神。

(二)整合文本内容,引导整体化阅读

1. 阅读前激活背景知识

在正式阅读前,教师通过提问、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建立与文本主题的联系。例如,在学习人物传记类文本前,提问学生 “ 你了解哪些名人的成长故事” ,并展示人物的重要成就图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整体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2. 阅读中梳理文本结构

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梳理文本结构。对于记叙文,引导学生分析故事背景、情节发展、高潮与结局的脉络;对于议论文,帮助学生理清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的逻辑关系;对于说明文,让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与说明顺序。通过对文本结构的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主旨和内在联系。

3. 阅读后强化整体理解

阅读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的总结与概括。可采用思维导图绘制、故事复述、主题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从整体视角分享阅读收获,强化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促进知识内化,构建完整的阅读认知框架,提升深度理解能力。

(三)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增强逻辑连贯性

1. 阅读前的预热铺垫活动

设计与文本主题紧密相关的预测、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阅读做铺垫。例如,展示文章标题与部分关键词,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围绕主题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激活思维,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入阅读环节。

2. 阅读中的分层任务活动

阅读中围绕不同阅读任务,开展略读、精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先安排略读任务,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本,获取文章大意;再进行精读,通过设置细节理解、推理判断、词义猜测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同时穿插小组分析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观点,碰撞思维火花,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阅读后的深化拓展活动

阅读后组织角色扮演、观点辩论、创意写作等多样化语言输出活动。如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文本场景,锻炼学生语言运用与情境适应能力;开展观点辩论,深化对文本主题的思考;布置创意写作任务,将阅读输入转化为个性化语言输出。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形成结构化的教学流程,系统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素养。

结语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结构化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路径。尽管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目标设定模糊、文本解读碎片化、教学活动缺乏逻辑关联等困境,但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文本内容、优化教学活动设计等针对性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张红信,刘坚.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结构化知识的建构与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 . 2025 (05)

[2]刘春艳.结构化:初中英语整体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月刊•中 学版(外语教学) . 2025 (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