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研究及实践建议

作者

曹文礼

身份证号:36042819890728511X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若得不到有效管理,可能导致项目成本超支、工期延误、质量不达标甚至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因此,加强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目前行业内风险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并提出实践建议,对提升建筑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项目目标实现

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目标涵盖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风险管理通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有效保障这些目标的实现。在质量方面,提前识别施工技术风险并采取措施优化施工方案,可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标准;针对可能影响进度的因素,如恶劣天气、物资供应延迟等制定应对策略,能够保证项目按时交付;通过对成本风险的管控,合理预测和控制费用支出,避免项目超预算,从而实现项目预期的质量、进度和成本目标。

(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市场波动、政策变化、合同纠纷等多种经营风险。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发现并规避这些风险,减少因风险事件发生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例如,通过对市场风险的分析,企业可以合理调整投标策略,避免盲目承接高风险项目;在合同签订阶段对合同条款进行风险评估,能够降低合同纠纷发生的概率,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具备优秀风险管理能力的企业更具优势。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够使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持稳定,按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好评,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同时,高效的风险管理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项目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相比之下,风险管理不善的企业容易在项目中遭遇各种问题,影响企业声誉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是建筑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举措。

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一)风险意识淡薄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一些企业过于注重项目的短期利益和施工进度,忽视风险管理工作,认为风险管理会增加成本、影响效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主动识别和防范风险的意识,往往在风险事件发生后才被动应对,导致风险造成的损失扩大。此外,项目团队成员对风险的认知也较为片面,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知识培训,难以在工作中有效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许多建筑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组织架构方面,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导致风险管理职责不明确,各部门之间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协调配合不足。风险管理流程也不够规范,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等环节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导致风险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难以实现对风险信息的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无法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应对手段单一

建筑工程项目在应对风险时,普遍存在应对手段单一的问题。当面临风险时,企业往往采用保守的规避策略,如减少项目投资、降低施工难度等,缺乏对风险的综合分析和灵活应对。对于一些可以通过转移、分担或接受等方式处理的风险,没有采取更合适的应对措施,导致资源浪费或风险应对效果不佳。此外,在风险应对过程中,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不能根据项目实际进展和风险变化情况及时优化应对策略,影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践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教育

企业应加强对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教育,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培训内容应涵盖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以及建筑工程项目中常见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技巧。同时,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营造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员工在工作中都能主动关注风险、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形成企业风险管理的强大合力。

(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风险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流程,规范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等环节的工作方法和标准,使风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风险信息的实时收集、分析和处理,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建立风险管理考核机制,将风险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创新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摒弃单一的风险应对方式,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和性质,采用多样化的应对策略。对于可规避的风险,在项目决策和规划阶段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避免承接高风险项目;对于可转移的风险,如工程保险范围内的风险,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分包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对于无法避免和转移的风险,制定风险减轻和接受策略,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现场管理等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此外,建立风险应对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风险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加强风险监控与预警

风险监控与预警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变化情况。制定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设定不同的预警级别。当风险指标达到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定期对风险监控和预警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优化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对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完善、应对手段单一等问题,但通过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创新风险应对策略以及加强风险监控与预警等实践建议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筑企业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建筑市场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仁吉.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及实践[A] 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2025: 3.

[2]许兰方.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策略与实践[A] 第三届工程技术管理与数字化转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广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联合会,广西信息化发展组织联合会, 2024: 2.

[3]乔俊, 张燕琴.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标准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标准化, 2023, (23):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