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

林士清

四川远歌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642450

一、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也日益提升。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方式存在信息传递滞后、管理效率低下、决策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信息化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具有信息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共享性强等优势。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高效传输、智能分析和科学决策,有助于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因此,深入研究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2.1 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信息采集方面,部分水利工程仍采用人工巡检和单点式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不足;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纸质文件和电话沟通,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易失真等问题;管理决策多基于经验判断,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工程管理需求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相互独立,信息共享程度低,形成 “ 信息孤岛” ,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管理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2.2 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水利工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规划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到建设施工阶段的进度和质量管控,再到运行调度阶段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安全监测,信息化技术都能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平台,可整合各类管理信息,打破部门和地域限制,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提升水利工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三、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各环节的应用

3.1 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得到广泛应用。GIS 技术能够整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通过三维建模直观展示工程区域的地理环境,为工程选址、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水库大坝选址时,利用 GIS 技术分析地形坡度、地质条件、淹没范围等因素,可优化选址方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环境影响 。CAD 技术则用于水利工程的图纸设计,能够快速绘制和修改工程图纸,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便于设计方案的交流和评审。

此外,数值模拟技术,如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分析(FEA)等,可对水利工程的水流运动、结构受力等进行模拟分析,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3.2 建设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物联网技术和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在施工现场部署各类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实时采集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实时掌握施工现场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BIM 技术则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了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通过建立包含工程几何信息、材料信息、施工工艺信息等的 BIM 模型,实现施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例如,利用 BIM 技术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可提前发现施工进度安排中的不合理之处,优化施工顺序和资源配置;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BIM 模型可作为质量验收的标准,通过对比实际施工与模型的差异,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进行整改 。

3.3 运行调度阶段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运行调度阶段,自动化监控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是主要的信息化手段。自动化监控系统集成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水利工程的水位、流量、水质、设备运行状态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调度规则自动调节设备运行,实现水利工程的自动化运行 。例如,在水库调度中,自动化监控系统可根据入库流量、下游用水需求等信息,自动调节水库的泄洪量和供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大数据分析技术则用于对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潜在价值。通过分析历史运行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预测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为科学调度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水库的来水量,合理安排水库的蓄水和放水计划,实现防洪、发电、供水等多目标的优化调度 。

3.4 安全监测阶段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安全监测阶段,遥感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和智能预警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遥感技术,包括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获取水利工程及其周边区域的影像信息,用于监测工程设施的外观变化、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等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水库周边山体的形变情况,及时发现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光纤传感技术具有分布式监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监测水利工程的渗流、应力应变等参数。将光纤传感器埋设在坝体、隧洞等部位,能够实时感知工程结构的微小变化,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准确数据 。

智能预警系统则结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安全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预警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应急处置建议,提高水利工程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 。

四、结论

在当今时代,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不断优化,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和完善,信息化技术将在水利工程管理领域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它将推动水利工程管理朝着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我国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邓华亮.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应用策略探究[J]. 河北农业,2025,(04):46-47.

[2]张合生.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农机市场,2025,(04):89-91.

[3]张芳婕.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风险与安全应对[J].兰台世界,2025,(04):94-96.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