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水电工程中围堰防渗施工技术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分析

作者

张小玉

身份证号:130184198803050641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施工过程中,围堰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围堰作为临时性挡水结构,其防渗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施工区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防渗施工不到位,可能导致渗漏问题频发,进而引发施工延误甚至安全事故。深入研究围堰防渗施工技术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对于提升工程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围堰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围堰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应用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进度控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围堰作为临时性挡水结构,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渗性能以确保施工区域的干地作业条件。在当前的技术应用现状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前期勘察不足,导致防渗设计方案与实际工况不匹配,从而影响施工效果。施工过程中材料选择不当、施工工艺不规范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还可能导致渗漏隐患,进而对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

围堰防渗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高压喷射灌浆、帷幕灌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等方法。这些技术各有优劣,需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合理选用。高压喷射灌浆适用于渗透性强的地层,但施工过程中对设备精度要求较高;而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则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耐久性,但在施工周期和成本方面可能面临一定挑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为围堰防渗施工提供了更多选择。如何在保证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和施工效率,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后续优化方案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二、围堰防渗施工技术对施工进度影响的关键因素及优化策略

围堰防渗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度有着深远影响,其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技术选择、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在实际工程中,合理的技术选择是保障施工进度的基础。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可以选择高压喷射灌浆、帷幕灌浆或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等技术。如果技术选型不当,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漏问题,进而引发返工和工期延误。施工工艺的规范性也是决定进度的重要因素。在帷幕灌浆施工中,若钻孔深度、注浆压力等参数控制不准确,可能导致防渗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后续施工安排。优化技术选择与施工工艺,是提升施工效率的关键所在。

除了技术与工艺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样对进度产生重要影响。在围堰防渗施工中,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防渗效果。水泥浆液的配比不合理或掺合料选用不当,可能降低防渗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进而增加后期维护成本和工期压力。施工环节中的质量检测与验收也至关重要。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如超声波检测、渗透试验等,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停工或返工现象。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也是保障进度的关键。科学规划施工工序、优化资源配置,能够有效减少施工干扰,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上述关键因素,可以从技术优化、工艺改进和管理提升三个方面制定策略。在技术层面,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采用先进且适用的防渗技术,并通过试验段施工验证其可行性。在工艺层面,需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参数控制,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设计要求。可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在管理层面,则需要强化质量管控体系,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确保施工各环节有序进行。通过综合施策,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还能显著提升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三、基于案例分析的围堰防渗施工技术改进与实践效果评估

围堰防渗施工技术的改进往往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进行验证与优化。以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该工程地处复杂地质区域,围堰施工面临高渗透性地层和不均匀沉降等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团队采用了高压喷射灌浆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地层特性进行详细勘察,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最优的灌浆参数和墙体厚度。这种组合式防渗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围堰的整体防渗性能,有效减少了渗漏量,为后续主体工程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渗技术,并通过精细化设计与施工,能够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风险。

为进一步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项目团队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监测与数据分析。在围堰运行阶段,通过布置多点位移计、渗压计和流量监测装置,实时监控围堰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渗漏量变化。采用改进后的防渗技术后,围堰渗漏量较传统方法降低了约 40% ,且结构稳定性明显增强。通过对施工工期和成本的对比分析发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缩短了施工周期,还降低了因渗漏引发的返工概率,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基于实际需求的技术改进对于提升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案例的经验总结,可以得出几点关于围堰防渗施工技术改进的启示。技术改进应以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为导向,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施工过程中需加强质量控制与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防渗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应重视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的协同作用,通过引入智能化施工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与管理水平。这些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也为围堰防渗施工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本文围绕水利水电工程中围堰防渗施工技术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展开研究,从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关键因素及优化策略,到基于案例的技术改进与实践效果评估,系统探讨了提升施工效率的可行路径。合理选择防渗技术、优化施工工艺以及加强质量控制是保障施工进度的核心要素。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改进后的围堰防渗技术显著降低了渗漏风险,缩短了施工周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重要参考。应进一步结合智能化技术和新材料研发,推动围堰防渗施工技术向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陈晓峰.围堰防渗施工技术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3,29(5):45-50

[2]杨志刚,王静.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防渗效果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46(12):78-83

[3]赵明辉,孙丽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优化与实践[J].水电能源科学,2024,42(3):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