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枢纽建设中船闸混凝土衬砌抗裂性能的改进研究
武灏
身份证号:142326199404073534
一、引言
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船闸作为水利枢纽中实现通航功能的重要建筑物,其混凝土衬砌的质量直接影响船闸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船闸混凝土衬砌常出现裂缝问题,裂缝的产生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可能导致渗水、钢筋锈蚀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船闸的正常运行和结构安全 。因此,研究如何改进船闸混凝土衬砌的抗裂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船闸混凝土衬砌开裂原因分析
2.1 温度应力影响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升高。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内部热量难以迅速散发,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进而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引发裂缝。此外,在船闸运行过程中,外界环境温度的频繁变化也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加剧裂缝的发展。温度应力的产生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以及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密切相关。如果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较大,或者弹性模量较低,那么在相同的温度变化下,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温度应力就会更大。
2.2 收缩变形作用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主要包括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化学收缩。塑性收缩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早期,此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由于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收缩,而内部混凝土仍处于塑性,无法对表面收缩进行约束,从而产生裂缝。干燥收缩是混凝土在干燥环境中,水分逐渐散失,导致混凝土体积缩小而产生的收缩变形。化学收缩则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使混凝土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引起体积减小。这些收缩变形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均会导致混凝土衬砌出现裂缝。为了减少收缩变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添加适量的膨胀剂、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等。
2.3 原材料及配合比不合理
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水化热等特性,骨料的粒径、级配、含泥量,以及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等,若选择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裂性能。例如,水泥水化热过高,会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过快;骨料级配不良,会导致混凝土的空隙率增大,收缩变形增加。此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如水泥用量过大、水胶比过高,也会降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4 施工工艺缺陷
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当操作也是导致混凝土衬砌开裂的原因之一。例如,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会使混凝土内部存在空隙,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浇筑速度过快,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引起分层离析现象;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时间不足,会使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加速收缩变形,从而引发裂缝。为了防止这些问题,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控制浇筑速度,以及及时进行充分的养护。此外,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也非常重要,应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以减少温度和湿度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三、船闸混凝土衬砌抗裂性能的改进措施
3.1 合理选择原材料
在选择水泥时,应优先考虑那些水化热较低、凝结时间适中的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这样做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温升。对于骨料的选择,粗骨料应选择级配良好、粒径适中、含泥量低的碎石或卵石,而细骨料则宜采用质地坚硬、颗粒级配良好的中粗砂,这样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空隙率,从而降低收缩变形。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掺加矿物掺合料,例如粉煤灰、矿渣粉等。这些矿物掺合料不仅可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还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试验研究,可以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和水胶比,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同时,合理调整骨料的级配和砂率,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工作性能。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掺加适量的减水剂和膨胀剂。减水剂能够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便于施工操作;膨胀剂可以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膨胀,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3 改进施工工艺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和高度,以避免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现象。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可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振捣过程中,要避免振捣棒直接触压模板和钢筋,防止损伤模板和导致钢筋移位。此外,还可以采用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工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表面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土工布等保湿材料,并定期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 28 天。
3.4 加强温度控制
为了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可以采取以下温度控制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前,对原材料进行降温处理,例如对骨料进行喷水降温、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此外,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如棉被、草帘等,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量散失,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
四、改进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
在实际水利枢纽船闸工程中,通过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来提升混凝土衬砌的抗裂性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精心挑选、配合比的优化、施工工艺的改进以及温度控制的加强。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方法,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形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混凝土衬砌的裂缝数量和宽度都有了明显的减少,这表明抗裂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从而确保了船闸工程不仅满足了设计上的要求,同时也保证了其长期的使用功能。
五、结论
水利枢纽建设中船闸混凝土衬砌的抗裂性能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施工工艺改进以及养护措施完善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合理选择低水化热水泥、优质骨料和矿物掺合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温度控制和养护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船闸混凝土衬砌的抗裂性能,确保船闸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今后的水利枢纽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对船闸混凝土衬砌抗裂性能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改进方法和技术,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牟 利 利 . 船 闸 大 体 积 混 凝 土 抗 裂 性 能 分 析 [J]. 珠 江 水运,2025,(03):80-82.
[2]杨文荣,杨广霖,虞冬冬.船闸工程抗裂混凝土应用技术分析[J].中国水运,2024,(19):95-97.
[3]嵇旭红,潘利,王育江,等.抗裂混凝土技术在船闸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24,(0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