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文化认同与国家意识共生培育的节日活动实践研究

作者

聂银慧 石仙爱

1.凤凰县幼儿园 416200;2.凤凰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41620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时代,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幼儿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文化认同和国家意识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元素,是开展幼儿文化认同与国家意识培育的重要契机。通过在中秋节、端午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和国家法定节日中开展系列活动,让幼儿在体验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国家的发展与变迁,从而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怀的种子,为其成长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二、理论基础

(一)文化认同理论

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所属文化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个体在文化层面上的自我认知和定位。幼儿期是个体文化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参与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幼儿能够逐渐认识和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价值观和传统习俗,从而建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二)国家意识理论

国家意识是指公民对国家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包括国家主权意识、民族自豪感、国家责任感等方面。幼儿的国家意识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活动来引导,让幼儿在直观的体验中感受国家的存在和意义,逐渐形成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三)幼儿认知发展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其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直观的事物和亲身的体验来理解和认识世界。节日活动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强的特点,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文化和爱国教育。

三、节日活动设计与实践

(一)国庆节:感受国家荣耀,激发爱国情感

1. 了解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

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国庆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国庆节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国家的生日。教师可以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图片和视频,如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国庆阅兵式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国家的强大和繁荣,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 “ 我和国旗合个影” 活动

组织幼儿开展“ 我和国旗合个影” 活动,让幼儿了解国旗的含义和象征意义,知道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姿势和表情与国旗合影,如敬礼、微笑等,让幼儿在与国旗的亲密接触中,表达对国旗的尊重和对国家的热爱。同时,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国旗的设计元素,如红色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让幼儿深入了解国旗的文化内涵。

3. 创意手工表达爱国之情

开展创意手工活动,让幼儿将爱国之情融入到手工制作中。例如,幼儿可以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五星红旗、天安门、气球等手工作品,通过亲手制作,幼儿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国家的象征和标志,表达对祖国生日的美好祝福。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制作的想法和对祖国的祝福,增强幼儿之间的爱国情感交流。

4. 绘本阅读:增强民族自信心

推荐绘本《我是中国人》和《美丽的大中国》,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这些绘本。《我是中国人》讲述了中国的历史和现代发展状况,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能够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美丽的大中国》以生动的图画带领幼儿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壮丽景色,让幼儿见识祖国的地大物博和繁荣昌盛。通过绘本阅读,幼儿能够在故事和画面中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

(二)中秋节:传承传统文化,感受家庭团圆

1.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与习俗

通过故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幼儿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家人团聚等。教师可以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与中秋节相关的神话故事,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展示不同地区在中秋节期间的特色活动和习俗,如有的地方会举办中秋灯会、舞火龙等,让幼儿了解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

2. 制作月饼:体验传统美食文化

组织幼儿开展制作月饼的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教师提前准备好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如面粉、馅料、模具等,向幼儿讲解制作月饼的步骤和方法,然后指导幼儿动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馅料和模具,制作出各具特色的月饼。通过制作月饼,幼儿不仅能够了解中秋节的饮食文化,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月饼的象征意义,如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让幼儿在制作和品尝月饼的过程中,感受家庭团圆的温暖和幸福。

3. 亲子赏月活动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亲子赏月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形状和变化,讲述与月亮相关的故事和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让幼儿感受诗词中的中秋情感和文化内涵。家长和幼儿可以一起分享自己带来的月饼和水果,交流中秋节的感受和体验,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时让幼儿在家庭的氛围中进一步感受中秋节的文化魅力。

4. 中秋主题绘画

开展中秋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中秋节。幼儿可以画出圆圆的月亮、美味的月饼、家人团聚的场景等,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中秋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来表现中秋节的氛围,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以国庆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是培育幼儿文化认同与国家意识的有效路径。通过沉浸式体验活动,幼儿深入了解节日文化内涵,直观感受国家象征与民族精神,初步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归属感。家园协同活动强化了教育合力,教师的引导则保障了文化传递的准确性。

然而,活动内容的文化深度、家园合作的多元形式及教师专业素养仍需提升。未来需进一步挖掘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丰富活动设计的层次感;通过家长讲座、家庭文化任务等深化家园互动;加强教师传统文化培训,确保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与生动性,为幼儿构建更立体的文化认同与国家意识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冯 晓 娟 . 本 土 文 化 视 域 下 的 园 本 课 程 建 设 [J]. 亚 太 教育,2025,(04):144-146.

[2]范青.传统节日活动在促进幼儿班级凝聚力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5,(01):169-171.

[3] 黄欣. 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探索[J]. 广西教育,2025,(0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