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基坑施工中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比选

作者

王祖明

身份证号:133025197707042812

一、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地下轨道交通等大型工程不断涌现,深基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深基坑施工环境复杂,地下水的存在对基坑稳定性和施工安全影响显著。地下水可能导致基坑边坡失稳、基底隆起、流砂、管涌等问题,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因此,合理选择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有效控制地下水水位和流量,是深基坑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目前,深基坑施工中应用的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多样,每种方案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比选,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深基坑施工中地下水控制的重要性

2.1 保障基坑边坡稳定

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会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使基坑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当地下水水位较高时,边坡土体在水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动,导致边坡坍塌。有效的地下水控制能够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压力对边坡的影响,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从而保障基坑边坡的稳定。

2.2 防止基底隆起与破坏

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果地下水控制不当,基底土体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可能会发生隆起,破坏基底结构。特别是在软土地基中,地下水浮力对基底的影响更为明显。通过合理的地下水控制措施,降低基底以下的地下水水位,消除或减小地下水浮力,可有效防止基底隆起和破坏,保证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2.3 避免流砂和管涌现象

流砂和管涌是深基坑施工中常见的地下水危害。当基坑内水位下降,坑外地下水向坑内渗流时,如果水力梯度达到一定程度,砂土颗粒会在渗流力作用下随水流一起流动,形成流砂现象;管涌则是指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通过粗颗粒的孔隙被带走,形成管状通道。流砂和管涌会导致基坑周围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等严重后果。科学的地下水控制技术能够控制地下水渗流,降低水力梯度,避免流砂和管涌现象的发生。

三、深基坑施工中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对比

3.1 降水法

技术原理:降水法是通过设置降水井、排水沟等设施,将基坑内或基坑周围的地下水抽出,降低地下水位,使基坑施工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根据降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水明排、井点降水(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等)。集水明排是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地下水汇集到集水井后用泵抽出;井点降水则是利用抽水设备通过井点管将地下水抽出,降低地下水位。

适用条件:集水明排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水量较小的基坑;井点降水适用于粉土、砂土、粉质黏土等土层,且地下水水量较大的基坑。轻型井点降水一般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小(6 米以内)的情况;喷射井点降水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大(8 - 20 米)的情况;管井井点降水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大、水量较大的情况。

优点:降水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为基坑施工创造干燥的作业环境;施工工艺相对简单,技术成熟,成本较低。

缺点:可能导致基坑周围地面沉降,影响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长期大量降水会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在渗透系数较小的黏性土中,降水效果可能不理想。

3.2 截水法

技术原理:截水法是在基坑周边设置截水帷幕,阻止地下水流入基坑。截水帷幕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地下连续墙等形式,形成连续的隔水墙体,切断地下水的渗流路径。

适用条件: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尤其适用于周边环境对地下水控制要求较高,不允许地下水流失的情况,如临近重要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区域。

优点:能有效阻止地下水流入基坑,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因降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对地下水资源保护有利,不会造成大量地下水流失。

缺点: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特别是采用地下连续墙等形式时,工程造价相对较高;截水帷幕的施工质量对其隔水效果影响较大,若存在施工缺陷,可能导致截水失败。

3.3 回灌法

技术原理:回灌法是在降水的同时,通过回灌井向地下含水层回灌一定量的水,以保持地下水位的相对稳定,减少因降水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回灌水量根据降水情况和周边环境要求进行调整,使回灌后的地下水位维持在一定水平。

适用条件:适用于周边环境较为敏感,对地下水位变化要求严格的深基坑工程,当采用降水法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造成不良影响时,可采用回灌法进行辅助控制。

优点: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地下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

缺点:回灌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较高,需要精确控制回灌水量和回灌压力,否则可能导致回灌效果不佳或出现其他问题;增加了施工成本和管理难度,需要配备专门的回灌设备和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四、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4.1 案例概况

某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基坑开挖深度 12 米,基坑周边存在密集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场地地层主要为粉土、砂土,地下水水位较高,水量丰富。

4.2 技术方案选择与实施

考虑到该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单一的地下水控制技术难以满足要求,最终采用截水与降水相结合的方案。在基坑周边采用高压旋喷桩形成截水帷幕,截断地下水的渗流路径;在基坑内设置管井井点进行降水,降低基坑内地下水位。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截水帷幕外侧设置回灌井,实施回灌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截水帷幕的施工质量,确保其连续性和密封性;合理布置管井井点和回灌井的位置,精确调整降水和回灌水量。

4.3 应用效果

通过采用截水、降水与回灌相结合的技术方案,该工程有效控制了地下水,基坑施工过程中未出现边坡失稳、基底隆起等问题,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也未受到明显影响。基坑施工顺利进行,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

五、结论

深基坑施工中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基坑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降水法、截水法、回灌法等地下水控制技术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施工要求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必要时可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地下水控制效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地下水控制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监测,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保障深基坑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曹芳,张娟,袁洪强,等.短悬挂帷幕基坑地下水控制研究[J].建筑施工,2025,47(02):287-290.

[2]范新明,邓毅旁,李辉,等.止水帷幕插入比对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5,45(01):170-181.

[3]赵堃宇.城市核心区超大深基坑施工中既有支护桩体系地下水控制综合施工技术[C]//《施工技术》杂志社.2024 年全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24:61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