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研究述评

作者

黄钰惠

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6

摘要:中泰两国地缘文化渊源深厚,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既是华人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也是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互动的典型案例。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中华文化在泰国传播的研究成果,发现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研究视角的局限性;二、传播内容的表层化;三、跨学科整合不足;四、泰国本土研究稀缺。

关键词:中华文化、泰国、传播、孔子学院

中泰两国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化相通,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历史悠久。泰国作为东南亚华侨华人的重要聚居地,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既是华人族群文化传承的必然需求,也是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互动的典型案例。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计划的战略对接,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华文化的传播更是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目前,国内学者围绕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进行了不少研究,这些成果以期刊文章为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及策略的研究

首先是关于某种特定文化在泰国传播情况的研究。王一倩(2017)分析了中华孝文化在泰国的传播现状,探讨现阶段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对策;薛莉萍(2019)以泰国ThungsaliamChanupathamSchool为例,分析中国流行文化在泰国传播和对泰国青少年学习汉语的影响,对在汉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中国流行文化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其次是关于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及策略的研究。杨晓磊、沈峥(2019)指出,面向泰国的文化传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现代性和普遍性的中华文化内容,才能引起泰国人民的共鸣和获得泰国人民的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将传播内容配上相应泰文放到网上,将为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尹音娜(2017)不仅从传播效果、传播策略和传播内容来考察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还剖析大众媒体影响下的中华文化对外宣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二)关于泰国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的研究

张琛(2019)通过分析汉语教育在泰国稳健发展的经验,总结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认为应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深度,健全孔子学院为主导的中华文化教学内容体系,加深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合作,注重汉语功能特性与文化特性的统一;王玲玲(2015)介绍了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现状,阐述汉语教育在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中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泰国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对策和建议。

(三)关于泰国孔子学院或泰国学校文化传播的研究

首先是关于泰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研究。徐伟杰(2020)以泰国孔子学院和在泰国的中国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访谈法,对中华文化在泰国传播的动机、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对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现状进行了探讨;冯小玲(2014)认为泰国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与中华文化在泰国千年的传播历史有关,泰国素来具有倾慕中华文化的传统,并提出泰国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要结合其本身具有浓厚中华底蕴的独特性,传播符合泰国民众期望的、较深层次的优秀中华文化,而不能局限于表层文化;李茜、曾洁(2020)探讨泰国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优势,指出泰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泰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其次是以泰国某所学校为具体研究对象,对该校的文化教学现状和文化活动进行分析。廖奔(2017)通过对泰国公立中学中国文化教学现状与文化活动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为促进中国文化在泰国公立中学的传播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四)关于泰国华侨社团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关系的研究

肖潇(2016)分析了泰国建立最早、最大的宗教慈善性社团——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的下属实体华侨医院、华侨崇圣大学在发挥其自身功能的同时,也以不同的方式传播着中华文化,并对华侨报德善堂传播中华文化的具体机制进行了多维度的剖析;袁凯(2014)梳理了以华人社团为中坚的泰国汉语文化传播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网络,并重点剖析华校、孔子学院等对传播汉语文化所起的作用。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根据笔者目前所能检索到的泰国文献,泰国学者关于中华文化在泰国传播的研究较少。甘札娜·萨坤佩阿蓝(2021)从文化传播视角出发,运用文化扩散理论,考察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与海上丝绸之路孔子学院两者在推进中华文化传播的职能与分工;苏皮萨拉·普罗姆邦克德(2023)通过考察2017-2023年泰国孔子学院的发展情况,探讨其对提升中国软实力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将孔子学院引进泰国,作为传播和培养中华文化、语言和价值观的工具,这符合约瑟夫·奈(Joseph.Ny)的“软实力”概念。作者认为中国的软实力是通过政府、教育机构以及个人层面的文化交流合作来共同发挥作用的;林文贤(2019)分析泰国汉语学习者感兴趣的中华文化内容,中华文化在泰国传播遇到的困难,以及泰国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传播所提出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面向泰国汉语学习者的中华文化的传播策略;朱丽丽(2020)主要从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两方面进行分析,对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以及中华文化传播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归纳并总结出应对策略。

现有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中华文化在泰国传播的研究较多,但仍存在许多不足:

(一)研究视角的局限性

事实上,泰国华文教育机构不仅包括与泰国各高校合作办学的孔子学院,还包括各种华人社团、宗教机构,以及各大语言培训机构乃至一些线上教育平台等。现有的国内研究,仅聚焦于泰国孔子学院或华侨社团的中华文化传播情况,缺乏对泰国华文教育机构对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的全面性、系统性探讨。

(二)传播内容的表层化

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社会价值观、哲学思想以及现代中国发展经验等深层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足,对中华文化与泰国本土文化的互动融合情况缺乏应有的研究,未能充分利用中泰两国文化亲近性优势。

(三)跨学科整合不足

现有的关于中华文化传播的研究多聚焦教育学和语言学领域,缺乏与传播学、国际关系、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中泰数字经济、旅游合作)如何赋能文化传播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

(四)泰国本土研究稀缺

泰国学者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学术关注度普遍较低,现有的研究多聚焦孔子学院的角色与功能,对泰国本土受众的文化适应和文化认同的研究较为薄弱。

四、结语

鉴于此,未来研究需突破现有局限,着力构建多维度、深层次的研究框架。首先,拓宽研究视角‌,系统考察孔子学院、华人社团、宗教组织多元主体的协同机制,揭示不同载体在文化传播中的差异化路径;其次,更注重中国哲学思想、社会价值观与现代化经验的跨文化诠释,结合泰国本土需求(如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设计文化主题,同时加强中泰佛教艺术、潮汕民俗等文化共通性资源的互动融合研究;再次,推动学科交叉‌,结合传播学、国际关系与社会学理论,探究“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泰数字经济、旅游合作与文化传播的联动关系,形成“战略-机制-实践”一体化的研究体系;最后,强化本土关怀‌,鼓励中泰学界联合开展受众文化适应研究,关注泰国地方性知识对中华文化的再诠释,重视民间文化认同的动态生成过程。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共生”,为中泰文明互鉴提供更具解释力的学术支持,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好更广泛地传播。

参考文献

[1]王一倩. 中华孝文化在泰国传播现状及教学对策——以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课堂教学为例[D]. 保定:河北大学,2017.

[2] 薛莉萍. 中国流行文化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3]杨晓磊, 沈峥. "互联网+"背景下面向泰国中华文化传播内容研究[J]. 科技视界,2019(10): 139-140.

[4]尹音娜.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效果评估——以泰国为例[D]. 南宁:广西大学,2017.

[5]张琛. 泰国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J]. 今传媒,2019,27(11): 155-156.

[6]王玲玲. 泰国汉语教育与中华语言文化传播[J]. 南洋问题研究,2015(04): 71-77.

[7]徐伟杰. 中国传统文化在泰国的传播研究[J]. 中国语言文化学刊,2020,7(02): 223-240.(2020)

[8]冯小玲. 泰国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14.

[9]李茜, 曾洁. "一带一路"背景下泰国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5): 74-75.

[10]廖奔. 中国文化在泰国公立中学的传播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7.

[11]肖潇.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2): 55-61.

[12]袁凯. 非政府组织在泰国汉语文化传播中的作用[D]. 济南:山东大学,2014.

[13]甘札娜·萨坤佩阿蓝.泰国海上丝绸之路孔子学院文化传播作用研究[J].帕那空皇家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报,2021,5(01):7-36.

[14]苏皮萨拉·普罗姆邦克德.泰国孔子学院对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作用研究(2017-2023年)[J].东亚与东盟研究期刊,2021,23(01):20-38.

[15][泰]林文贤. 面向泰国汉语学习者的中华文化传播策略探讨[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9.

[16][泰]朱丽丽. 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传播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作者简介:黄钰惠(1985.10---)女,汉族,广西桂平人,讲师,硕士,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 研究方向:华侨华人史

课题名称:本文受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泰国华文教育机构对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及影响”项目(立项编号:2021KY0150)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