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跨学科理念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浦兆彦

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215000

摘要:当前教育背景下,跨学科理念的引入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美术学科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其创作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跨学科理念融入课堂中,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形式,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课堂参与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跨学科理念;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将跨学科理念融入美术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学科与美术之间的关联,又能引导其从多角度理解知识,促进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跨学科理念加入美术课堂中,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在课堂的活跃性和积极性。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中探索到其他学科的艺术氛围,使他们深化情感体验,丰富认知视角。跨学科教学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界限,鼓励学生将个人想法融入课堂中来,充分激发了自身的探索欲,这种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提升了其创造力,加强了其自身的沟通协作能力。同时,教师在学科融合过程中需尊重学科差异,挖掘共同点,以增强学科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更高效地开展美术教学。在实际课堂设计中,教师应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促进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发展,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质量及综合素养能力[1]。

跨学科理念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在实际生活中构建知识互联

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常常会提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从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可以发现,这些作品都是作者运用抽象或具象的表现手法,对生活的情感写照。初中美术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课程与实际生活进行连接,设计出符合学生当下成长发展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升感知能力[2]。

以美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教材为例,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是《中国花鸟画》的学习,介绍了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各种生物为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进行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美术课程与生物学科课程进行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体会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生物学科知识,带领学生对“花”的基本结构进行掌握,将花拆解为花瓣、花蕊、根茎叶等结构进行分析,使学生在临摹时能够更清晰地表现其结构。对“鸟”的描绘也是一样,教师可以借助视频与图片帮助学生观察鸟的活动特点,从而更生动地描绘出鸟的形态,并更好地理解优秀作品中作者的情感表达。植物与动物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教师除了带领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通过观察、触摸,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的形态特征。这样,学生在后续绘画作业中,便能凭借着对事物的记忆,生动地绘制出它们的形象特征,从而提升自身的表现能力。

应用情景教学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部分学校在课程设计中会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来帮助学生锻炼劳动能力,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美术课程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之一,展示了许多以劳动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密切围绕课程的核心问题展开,融入跨学科理念,以发散式的教学思维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并激励学生去深入探索知识的深刻含义。将劳动教育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行动加深对艺术作品的体会,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3]。

例如,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劳动赞歌》中,展示了约翰内斯·维米尔的油画作品《倒牛奶的女仆》。作者凭借对光影效果的熟练掌握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描绘出了一位正在专注倒牛奶的女仆形象。画面中,女仆正将牛奶倒入碗中,身旁的桌子上摆放着面包、罐子等物品,光线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形成明暗对比强烈的光影效果。这幅作品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女仆的劳动场景,展现了当时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当中,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访独居的留守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居住环境,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可能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并在劳动中感受到周边美的事物,深刻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为今后的成长树立坚定的劳动观念。

通过多任务驱动打破学科间的界限

跨学科理念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理解的途径,使学生能够突破想象力的限制,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强化跨学科教学理念的应用,坚持美术学科的核心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约束,全面了解各学科特点,深入探索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消除学科间的界限,推动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实现真正的学科融合。跨学科教学本质上是教学领域的跨界合作,需要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美术教师应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各个学科的优势与特色,挖掘其内在教育价值,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整合多方力量,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最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手段。另外,在实施跨学科理念时,还需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参与,强化社会监督作用,积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应对学科教学本身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制定更完善的教学方案。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更紧密的学科联系,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结语:

在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深入理解跨学科教学的意义,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推动跨学科理念的运用,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应对时要树立好积极的心态,不畏困难,坚持不懈,为创建出更加美好的教学环境而努力拼搏。

参考文献

[1]叶静.跨学科理念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09):178-180.

[2]石晓蓉.浅析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路径[J].新课程,2023,(05):49-51.

[3]常云云.跨学科理念下的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下),2021,(09):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