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优化策略
孙婧
明水县第一幼儿园 151700
摘要:课程游戏化是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强调在幼儿园教学中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并将游戏的理念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本文以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探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优化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四个具体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数学活动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近年来,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如何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游戏精神,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点。幼儿园数学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学习领域,在实施过程中更需要借助游戏的力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优化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性的数学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创设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创设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数学环境,不仅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还能帮助他们更直观地感知数学。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数学王国,墙面张贴色彩鲜艳的数字、图形海报,悬挂各种数学挂图,角落摆放数学操作材料,如数字卡片、几何拼板、计算棒等,让幼儿置身于浓郁的数学氛围之中。
同时,教师要投入精力开发与制作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材料,如趣味数字积木、创意图形拼图、生活化计算卡等。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游戏探索,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中建构数学经验。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投影仪等,为幼儿创设情境化、互动性强的虚拟数学环境,引导幼儿在视听感官的多重刺激下探索数学奥秘。
二、挖掘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素材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活动中发现和提炼可利用的数学教学素材,使数学学习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变得具体、直观而富有意义。幼儿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经验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1]。例如,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穿着的衣服、鞋帽,感知它们的颜色、形状等属性,进行分类、排序。在进餐时引导幼儿注意每餐的食物数量,学习按序数取餐具。住的环境中,让幼儿观察建筑物的形状、楼层数,感受数的大小,理解序数概念。出行时,可让幼儿观察车辆的外形、车轮数,引导他们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与游戏更是提取数学素材的富矿。幼儿喜爱的扮演游戏、建构游戏、棋类游戏等,都可成为数学活动的情境。如在超市购物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加减运算,在搭建游戏中让幼儿探索几何形体的组合变化,在下棋游戏中感知二维空间的方位关系。教师还可根据节日、时令等设计丰富的数学游戏活动,如元宵节吃汤圆认识圆形、过年时述说压岁钱的面值与数量关系等。从生活和游戏中提取数学素材,能拉近数学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学习起来更有兴趣,也更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采取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方式
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活动方式,将数学教学内容融合到趣味游戏中,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知识的熏陶,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数学游戏活动,变“小学化”为“游戏化”,让枯燥的数学模型充满趣味[2]。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数字大家庭”游戏。教师事先制作1—10数字卡片若干,幼儿各抽取一张卡片,按卡片数字站好。然后教师报出一个10以内数,持有此数卡片的幼儿迅速站出来,同时其余幼儿思考如何用手中卡片上的数合成此数。
又如,学习认识时钟时,可开展“时间陪我做游戏”。教师利用大型时钟 模型表盘,根据游戏情节设置一日活动时间,引导幼儿操作时针、分针指向相应时刻,在模拟一日作息的过程中加深对时间的理解和认识。再如,开展“图形宝宝排排坐”游戏,幼儿根据图形的相同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和排序。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主动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去感知数学,在亲身体验中掌握数学技能,较之单纯讲授知识,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使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四、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幼儿数学教育不应只注重知识灌输,更要重视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去主动认识周围的世界。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开放性的数学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3]。
如在“搭桥”游戏中,教师先提出情境:有一条河,小动物们想到对岸玩,可是没有桥,怎么办?然后引导幼儿思考:搭一座桥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桥有哪些种类和形状?如何把桥搭得既美观又坚固?在讨论的基础上,幼儿动手用积木、纸片等材料搭建各种造型的桥,通过反复尝试找出搭建的最佳方案,在动手操作和思维碰撞中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发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判断、推理、创新等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主动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能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具能动性,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建构经验,思维品质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优化幼儿园数学活动,关键是充分发挥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生动活泼。教师应着力为幼儿营造趣味盎然的数学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化学习材料,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唯有不断探索将游戏精神融入数学教学的策略和路径,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践路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1):188-190.
[2]杨芬.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化的核心与实施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23,(06):83-86.
[3]方萍.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06):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