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的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

作者

徐永波

江苏省灌云县工人文化宫 江苏 灌云222200

摘要:在当前总体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常用代步工具。汽车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但随着汽车的普及,相应的交通事故也呈现出递增趋势。驾驶人员如果不能有效掌握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威胁到生命健康。因此,必须重视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驾驶人员要掌握专业的操作技术,确保安全驾驶,有效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本文结合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的现状,对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解决对策;交通安全

一、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现状和原因分析

1驾驶员的不规范

酒后驾车、超速行驶及疲劳驾驶是交通安全的三大隐患。酒精能麻醉大脑,影响人的意识和思维,导致肢体协调性和操作能力下降,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当车辆行驶速度超过路段限定的最大速度时,驾驶者难以合理掌控车辆,紧急制动距离加长,若与前车距离不足,极易发生碰撞。车辆超载会增加运行体系的负荷量,影响车辆性能,也对驾驶员的肢体操作能力带来直接影响。疲劳驾驶同样危险,驾驶员在疲惫状态下对周围事物的判断能力下降,肢体操作能力明显降低,相关数据显示,近40%的交通事故由疲劳驾驶导致。

2驾驶员技术不足导致交通事故

驾驶车辆时,正确使用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至关重要。然而,部分驾驶员未能完全掌握这些基本技巧,遇到危险情况时无法及时实现紧急制动,或在需要转向时无法准确控制转向盘,这直接威胁到驾驶安全。制动系统的失效或不当使用,以及转向操作的失误,都可能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行车过程中的换挡操作也不容忽视。驾驶员若随意换挡,不遵循正确方法,同样可能引发事故。特别是在多辆车交汇、需要倒车避让的情况下,若驾驶员倒车技术不熟练,周围又存在障碍物,就极易在倒车过程中发生碰撞。

3外部环境对安全驾车的影响

驾驶汽车时,天气和道路状况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大风、暴雨、大雾或冰雹等恶劣天气下,驾驶员操作汽车会面临诸多困难。视线受阻,无法清晰辨别前方情况,驾驶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特别是在雨雪天气驾车,制动操作难度加大,难以保证及时停车,更易导致事故发生。道路状况也对汽车行驶安全有着直接影响,路段较好时,汽车更容易控制;而路况较差时,汽车运行不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更高。交通信号灯的布局、交通规则和交通管理举措等也对汽车行驶安全至关重要。若交通管制、信号灯设计不合理,都会增加汽车安全驾驶的风险。

二、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的解决对策

(一)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汽车驾驶员需熟知车辆操纵机构的位置及结构,遵循“一盘二杆三踏板”的操作原则。其中,“一盘”指的是方向盘,控制着车辆的行驶方向;“二杆”分别是驻车制动操纵杆和变速器操作杆,前者用于停车制动,后者用于变换车速;“三踏板”则是制动踏板、油门踏板和离合踏板,分别负责减速、加速和换挡操作。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定,杜绝酒后驾车,以免因酒精影响判断力和操作能力而引发事故。严禁超速行驶和车辆超载,确保车辆在安全速度和载重范围内行驶。此外,驾驶员在感到精神疲劳时不得驾车,根据交通规则,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若已达到4小时,必须休息至少20分钟后方可继续驾驶,以确保行车安全。

(二)解决驾驶员驾车技术不足问题

正确掌握汽车制动和转向技术是保障安全驾驶的关键。制动系统作为汽车安全驾驶的核心,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驾驶员在正常驾驶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汽车制动的相关技术,既要确保驾驶的舒适性,又要满足安全驾驶的严格要求。新驾驶员往往对汽车制动不够熟悉,难以合理控制制动距离。现在多数汽车配备ABS防抱死系统,虽在大力踩踏制动踏板时会发出响声,有效吸引驾驶员注意,但也可能产生延缓制动的效应。因此,面对突发情况,驾驶员应迅速踩下制动踏板,确保安全停车。转向系统的操作也不容忽视。车辆在转向时,需依赖转向盘实现。驾驶员控制转向盘时,应双手分别置于轮缘左右两侧,拇指向下自然伸直,其余四指由外向里紧握轮缘。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应充分结合道路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制动和转向技巧,确保车辆安全运行,保障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不同的路面交通状况,选择合适的制动和转向方法,为行车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2.正确掌握行车换挡和倒车技术

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需遵循离油对动、离变联动、油制逆动的原则。离油对动意味着踩离合器时应松开加速踏板,离合器抬至半接合状态时可酌情踩加速踏板;离变联动则要求在未完全踩下离合器时,不得摘挂变速杆;油制逆动强调制动踏板与加速踏板不能同时踩踏。驾驶时,双眼应注视前方,在平坦大路上直行时,会涉及换档操作。换档时,左手紧握方向盘,右手握住变速杆球头,五指握向手心操控变速杆。踩下离合器的同时,松开加速踏板,用适当力推动变速杆完成换档。加速行驶时,右脚应柔和操纵加速踏板,通过脚关节伸屈实现下踩和松开,遵循徐徐加速的原则,避免忽踩忽放。倒车时,驾驶员需熟练掌握技能,可多次练习提升操作能力。倒车时切勿急躁,应密切观察周围状况,有效降低难度。倒车前,应调整好车位,合理控制油门,保持速度稳定。倒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车辆两侧障碍,确保车辆不会碰撞到周围物体。

(三)防止外界环境干扰出现意外

在阴雨天气里,由于光线偏暗,交通事故的风险增加,驾驶员需特别小心。出发前,应检查车辆发动机罩是否封闭,刮水器和制动器是否正常,轮胎气压是否充足,以确保行车安全。雨天行车时,应主动降低车速,特别是在积水路段,车速不应超过30km/h,尽量保持低档行驶。即使在没有积水的路段,车速也不宜过快,以免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减弱,影响制动效果。若车辆在积水路面行驶时出现制动板渗水导致制动不灵,驾驶员应保持冷静,降低车速,并反复轻踩制动和加速踏板以排除多余水分。大雾天气驾驶时,能见度低,驾驶员视线模糊,必须开启雾灯、尾灯和近光灯,以最大限度提高能见度。若发现前方有行人,应及时鸣笛警示。若能见度低于10米,应靠边停车,待大雾消散后再继续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应合理控制车速,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严禁随意停车和倒车,以防追尾。冰雪天气驾驶时,要求更为严格。起步和加速时应缓慢加油,轻踏制动踏板,避免猛踩急抬导致打滑失控。应合理控制踏板,确保驱动力不超过路面附着力。减速时,应正确利用发动机制动,轻踩离合器后松开加速踏板,降低车速。在冰雪路面行驶时,严禁紧急制动,以防车辆侧滑。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驾驶员的不规范驾驶行为、技术不足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驾驶员的不规范行为,如酒后驾车、车辆超载和超速、驾驶疲劳等,是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驾驶员技术不足,如对制动技术、转向技术、行车换挡和倒车技术掌握不熟练,也会增加事故风险。此外,外部环境如恶劣天气和道路状况也会对驾驶安全构成威胁。为提升驾驶舒适度和确保驾驶安全规范,驾驶员需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深入了解车辆特征及内部结构,熟练掌握倒车、转向与制动技术,以及恶劣天气和环境下的安全驾驶技巧,为安全行驶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