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商务外贸机遇与挑战

作者

谢玲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541000

摘要:全球供应链重构对商务外贸带来机遇与挑战,美国加征关税引发全球供应链动,成本激增与规则重构成为主要挑战,同时内需市场崛起、本土化协作、数字化赋能及新兴市场开拓带来新机遇,企业需增强供应链韧性、优化结构、深化国际合作以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

关键词:全球供应链重构;商务外贸;机遇与挑战;供应链韧性

引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供应链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其稳定性和效率对于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全球供应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然灾害频发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多重因素,本文探讨了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商务外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与原因

(一)地缘政治冲突与贸易保护主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近年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成为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重大地缘政治冲突事件的发生,如俄乌冲突等,直接导致了相关区域内的物流通道受阻,增加了国际运输的成本和风险,间接影响了更广泛的全球经济活动,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部竞争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比如提高关税、设置非关税壁垒等,这些措施虽然短期内可能有助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严重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与效率,使得跨国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其生产和供应网络布局。

(二)自然灾害与公共卫生事件

除了人为因素外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对全球供应链构成了巨大挑战,自然灾害频发对基础设施造成损害,影响到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中断了正常的货物和服务流通,尤其是当这些灾害发生在重要的生产或物流枢纽地区时其负面效应会被放大数倍,像新冠疫情这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揭示了现代社会在面对突发大规模健康危机时的脆弱性,它限制了人员流动,导致劳动力短缺,迫使许多工厂暂时关闭,严重影响了原材料的供应及成品的配送过程,暴露了现有供应链体系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促使企业和政府寻求更加灵活、抗风险能力强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三)新兴技术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正在深刻改变着全球供应链的面貌,生成式人工智能、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等新兴技术被应用到了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这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能增强信息透明度,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库存管理和物流调度;新技术的应用同样带来了挑战:传统供应链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创新步伐,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加速自身的转型升级,以便在这个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所以如何有效整合新技术克服由此带来的各种障碍成为了当前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商务外贸挑战

(一)成本激增与利润压缩

美国对中国商品的累计关税已高达104%,这直接导致跨境电商物流成本翻倍,部分企业暂停对美出货,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叠加关税后平均税率超70%,迫使企业转向空运等高成本方案,关税成本转嫁至零售端,导致美国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影响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供应链断裂与不确定性增加

地缘政治冲突和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导致供应链断裂风险增加,比如俄乌冲突发生后全球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红海危机发生后苏伊士运河贸易量一度大幅下降,多家国际航运企业暂停红海航线或绕行,运距加长、时效变慢,全球航运成本上升,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企业难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和供应链成本,增加了经营风险。

(三)合规风险与贸易摩擦加剧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违反WTO最惠国待遇原则,引发多国法律争议,比如中国、加拿大已就“芬太尼关税”向WTO申诉,未来可能触发更多报复性措施,一些国家通过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环保法规等手段设置贸易壁垒,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和经营风险。

三、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商务外贸机遇

(一)内需市场崛起与本土化协作

面对外需增长预期放缓的挑战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对冲外贸压力,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达40%,显示出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企业可以依托国内市场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协作,共同开发适应本土需求的新产品,形成“内循环+外循环”的协同效应,比如永辉超市等企业推出“绿色通道”帮助出口受阻企业快速上架商品并联合开发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二)数字化赋能与供应链优化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全球供应链优化提供了新机遇,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库存管理和物流效率,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灵活性,比如某中国企业在加税次日即获美国千万订单并协助客户建立本土自动化产线实现“近岸制造”,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三)新兴市场开拓与多元化布局

在全球化逆风的背景下企业可以积极开拓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依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拓展日韩澳等自贸伙伴市场,比如安克创新以欧洲为战略对冲市场,巨星科技优化东南亚产能,中欧班列因运费稳定成为替代海运的重要选择,通过多元化布局企业可以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增长点。

(四)技术自主与产业升级

美国对华技术遏制倒逼企业强化自主研发能力,比如敏芯股份通过全产业链芯片设计能力规避关税影响;华为转向国内5G部署和鸿蒙系统开发,推出了7纳米国产芯片手机,通过技术自主和产业升级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占据有利地位。

四、应对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策略建议

(一)增强供应链韧性

企业应从关键性、脆弱性等维度系统评估研判风险,建设可控、多元的供应链安全体系,提升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韧性,推动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完善应急供应链体系,推动建立政府、企业、机构等多主体参与的应急机制,确保应急资源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二)优化供应链结构

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运作,完善高效集约、线上线下融合的商流服务体系,畅通国际与国内、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构建支持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共享、需求对接的信息网络以及具有主导权的全球供应链金融网络,通过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三)深化国际合作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非常重要,企业应积极参与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等,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加强与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供应链挑战,比如中国积极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进程,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

(四)推动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利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和提高运营效率,积极响应全球绿色发展趋势,推进供应链绿色化转型,比如在能源使用、生产制造、产品包装等方面推进清洁化、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等措施,打造可持续供应链体系。

结论:

全球供应链重构对商务外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挑战企业应增强供应链韧性、优化供应链结构、深化国际合作并推动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政府也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为企业应对全球供应链重构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政企共同努力和协作配合我们有信心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如玉,柴忠东,林家兴.全球供应链空间重构下的中国外贸"三新":新格局,新动能与新质生产力[J].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 41(9):154-154.

[2] 巴曙松 陈勇 邵杨楠.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与政策支持[J].清华金融评论, 2024(2).

[3] 沈国兵,;王译平.美国供应链重塑与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韧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4).

[4] 江桂英.区块链技术下的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探讨[J].移动信息, 2023, 45(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