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维度融合视角下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的高效推进方法

作者

邵娟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中,226300

摘要: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初中生物具体知识点,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的高效推进方法,通过数学与生物的数据融合、理化与生物的原理融合、信息地理与生物的技术环境融合、艺术与道德法治与生物的人文价值融合等策略,旨在为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多维度融合;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跨学科实践活动能够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然而,当前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学科融合不够深入、实践活动设计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因此,探索多维度融合视角下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的高效推进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意义

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是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跨学科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生能够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跨学科实践活动是生物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促进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生物学科的创新和发展。此外,跨学科实践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多维度融合视角下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推进策略

(一)数学数据融合,精准分析生物现象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许多知识点都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如植物的生长测量、种群数量的变化等。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和工具,对生物现象进行精准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与生物的紧密联系。以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植物生长记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常见的植物,如黄豆、绿豆等,每天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根的长度等数据。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中的测量、统计等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植物生长曲线,计算植物生长的速度和增长率等。通过数学的数据分析,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和特点,如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不同,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二)理化原理融合,深度解析生物机制

生物学中的许多现象和过程都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原理密切相关,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的运输等。物理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们为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方法。以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这一核心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学生需要运用化学中的物质检测方法,如检测氧气的产生、淀粉的合成等,来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同时,还需要运用物理中的光照、温度等因素,探究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例如,学生可以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梯度,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分析光照和温度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在呼吸作用的实验中,学生可以运用化学中的气体检测方法,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同时运用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原理,理解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释放。

(三)信息地理融合,直观呈现生物环境

信息技术和地理学在生物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信息技术可以为生物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生物模型的构建、生态系统的模拟等;地理学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生态环境的特点等。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地理学与生物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直观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环保意识。以 "生态系统" 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等,构建虚拟的生态系统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虚拟模型,调整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观察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物种群的动态演变。

(四)艺术与道德法治融合,全面提升生物素养

艺术和道德法治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艺术和道德法治与生物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生物之美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以 "生物的形态与多样性" 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描绘和塑造生物的形态结构,如植物的花朵、动物的外形等。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生物的形态特征,理解生物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生物的自然之美,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道德法治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生物教学中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解 "生物多样性保护" 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面临的威胁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多维度融合视角下的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整合不同学科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通过数学数据融合、理化原理融合、信息地理融合、艺术与道德法治融合等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跨学科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融合方法和实践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文甫.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 [J]. 大学, 2023, (S1): 167-169.

[2]张艳.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项目式教学法应用实践 [J]. 天津教育, 2023, (35): 104-106.

[3]关琳. 浅谈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创新实验的策略 [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3, (11): 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