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刘峰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凤鸣中学 2770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效果不佳。而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实践,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阅读乃语文学习之基础,亦是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以及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不过,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存在诸多问题,像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参与程度不高、阅读体验不够理想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为了改变这样的一种状况,教师应当积极地去探索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策略。而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借由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且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得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着实值得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一、创设多元化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单靠枯燥乏味的说教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教师应运用情境教学法,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阅读的魅力[1]。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济南冬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欣赏“泉城”冬天的独特风光,感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情画意。接着可引导学生畅想冬日美景,谈论冬天的见闻,自然引出课文主题。

同样,在教学本单元中的《春》一课时,可以春日田园风光为背景,组织学生开展“春天在哪里”的讨论,启发学生用多感官体验春天,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春的气息,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而在学习《古代诗歌四首》时,教师则可创设吟诵、弹唱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领略古代诗人的感情世界。教师要开拓思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创设丰富、鲜活的阅读情境,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带着兴趣、带着感情地走进文本,主动开展阅读实践。

二、构建互动式情境,促进深度参与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参与度不高。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应注重构建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讨论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阅读实践中,在互动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的教学为例。文中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理想社会图景,渔人误入其中,体验到与世隔绝的恬静安逸生活。

教师可以设计“我是桃花源中人”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渔人和桃花源居民,就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进行对话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生活状态有何利弊。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全面看待桃花源生活,权衡其利弊得失,加深对淳朴生活和世外桃源思想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请学生畅想心目中理想的社会图景,并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诗意栖居。通过讨论,学生能将美好向往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领悟。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开展“寻访新世界”主题探究活动,搜集描写理想国的文学作品,如《乌托邦》《太阳城》等,通过比较分析,拓宽学生视野,升华情感体验。

三、融入情感体验情境,深化文本理解

文学作品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只有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精神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情感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体验文本蕴含的情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2]。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为例。文章通过三个鲜活的事例,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纯洁高尚的国际主义情怀和谦逊朴实的高贵品质。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心理,体验他们的情感世界。如讲到“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一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描写火势的句子,感受当时险象环生的紧张气氛,体会马玉祥置生死于度外的救人之举是多么令人敬佩。学习“防空洞谈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战士们谈吐间流露的谦逊、豁达的精神风貌。通过语言朗读、情境还原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和美好心灵。教学中还可设置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当前,反思生活中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等道德品质的彰显,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感悟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的崇高使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四、设计评价反馈情境,优化教学实效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评价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地反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给予针对性地指导。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要注重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及时获得反馈,不断调整阅读策略,优化学习效果[3]。如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单元中,教师可以创设“我是小作家”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创作一篇读书笔记或阅读心得,并在班级内交流分享。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互评、自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明确写作特点和不足。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鼓励,对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和策略。在教学统编版九年级下册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开展“小小评论家”活动,引导学生从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评析,撰写评论文章。在互相品评的过程中,学生能吸取他人长处,查找自身不足,掌握评析文章的基本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测评和反馈,利用学习APP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阅读困难,如豆包、DeepSeek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评测和即时反馈指导。学生通过软件不仅能及时查询字词释义,还能获得语段分析、主旨归纳等针对性的帮助,便于查缺补漏,消除阅读障碍。教师还可以利用软件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在线互动交流,分享心得体会,碰撞思想火花,在讨论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可见,在现代化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情境创设还是评价反馈,都应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智能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身阅读实践,在互动、体验中加深文本理解,并通过有效的评价反馈不断优化阅读策略,提高学习实效。在今后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继续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实践路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志锦.试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5):39-41.

[2]朱习莹.情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21,(11):102-103.

[3]杨军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20,(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