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微型实验的初中化学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梁涵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113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基于微型实验的初中化学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首先阐述了微型实验的特点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初中化学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状及原因。接着从实验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提升策略,并通过教学案例展示了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基于微型实验的合理策略能有效提升初中化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型实验;初中化学;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

引言: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存在实验设备复杂、药品消耗大、操作危险性较高等问题,导致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有限,课堂参与度不高。微型实验以其仪器微型化、药品微量化、操作简便化等特点,为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合理设计微型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一、微型实验的特点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微型实验的特点

微型实验以其独特的特点成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仪器微型化是其显著特征之一,这类实验使用的仪器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和操作,学生可以在课桌上轻松完成实验,无需专门的实验室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例如,使用小型滴定管、微量移液器等工具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节省空间,还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更多的实验过程。其次,药品微量化也是微型实验的一大优势,实验所需的药品用量极少,这不仅降低了实验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潜在污染,特别适合于资源有限或环保要求严格的学校。再者,操作简便化使得微型实验更加易于学生掌握,即使是初次接触实验的学生也能迅速上手,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实验技能。

(二)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是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微型实验的新奇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化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演示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时,通过微量试剂的使用,可以快速展示出明显的颜色变化,这样的实验设计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此外,微型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参与微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实验素养至关重要。

二、初中化学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在传统那种遵循固有模式的初中化学课堂里面,学生所处状态常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一种局面,其参与度呈现出并不高的态势,并且呢,诸多学生对于化学实验表现出兴趣缺乏的情况,并非意愿强烈地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当中去,而这种状况致使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整个过程,仅仅只是机械般按照教师所下达的指示来展开操作行为,于其中显著缺乏主动进行思考以及探索的可贵精神,就比如在酸碱滴定这个具体的实验场景里,学生们有可能仅仅是简单机械地跟随老师所演示的步骤去添加相应试剂,然而并未对实验背后蕴含的原理以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剖析,此外呢,鉴于课堂时间受到严格限制这一客观因素,为了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或许会对原本应该给予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时间进行压缩处理,如此便进一步使得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出现减少,长此以往发展下去,不仅导致学生想要培养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还极有可能逐渐使得学生对于化学这一学科的兴趣慢慢丧失掉。

(二)原因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主要是以教师演示作为主导形式,从而造成学生严重缺乏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这无疑是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的一个关键重要原因,并且除此之外,部分化学实验内容因其本身具备枯燥乏味的特点,难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最终致使他们对于实验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例如像一些基础性的物质性质实验,虽然对于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价值,但其实验过程呈现出单调乏味状态,而且结果也具备很强的可预见性,不容易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与此同时,学生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同样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掉的重要因素,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兴趣爱好领域以及性格特点层面都各自存在不同之处,有些学生或许由于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化学实验,进而对于化学实验产生出恐惧心理,他们担心自己会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或者是害怕发生一些危险状况,所以就不敢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当中去,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发生作用影响,最终导致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所产生的效果很不理想,迫切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完善以便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兴趣。

三、基于微型实验的初中化学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

(一)优化实验设计

优化实验设计方面,考虑到需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所抱有的兴趣以及参与度这一目的,教师能够借助优化实验设计这一途径来增强教学效果;像是设计趣味性实验这一有效方法,其能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结合教学具体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可创造诸多有趣实验情境,比如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期间设计“自制汽水”微型实验,经由该实验学生既能亲身体验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又能制作美味汽水,这一过程既增加实验趣味性还让学生在轻松氛围掌握知识;而且增加实验探究性作为提升学生能力重要途径,以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例,教师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微型实验验证,这种探究性实验能激发好奇心并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此过程中学生得独立思考、设计步骤且操作验证假设来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该方法提升学生动手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其面对复杂问题更从容自信 。

(二)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上,改进教学方法作为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关键环节之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这一有效策略,它对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与协作起到作用,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微型实验,既提高学生参与度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成员皆有机会发表见解、分享经验,进而形成积极学习氛围,以“燃烧的条件”实验来说,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准备材料,有的负责记录现象,有的负责总结结论,通过此方式学生更好理解实验内容还学会有效合作;另外,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这种行之有效方法,在实验前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如“燃烧的条件”实验前教师提问“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实验寻找答案,此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并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反思深化对知识理解 。

(三)完善评价体系

完善评价体系来讲,建立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极其重要,首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除关注学生实验结果外还注重实验过程、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表现,就评估“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而言,从实验操作规范性、现象观察记录、结论准确性与创新性等多视角全面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并激励其各方面提升自我;其次及时反馈作为完善评价体系不可或缺部分,实验结束后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问题并提改进建议,通过及时反馈学生迅速了解学习状况调整策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后教师针对学生表现给详细评语,帮助认识优势不足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这样既助学生纠正错误又增强自信心激发探索热情,通过这些措施完善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支持助力化学学习取得更好成绩 。

结论

基于微型实验的初中化学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优化实验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微型实验,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微型实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静,王辉,朱恩.中学化学新课程微型实验设计的若干案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9(3):3.DOI:10.3969/j.issn.1004-2326.2009.03.027.

[2] 王辉.微型化学实验与"有效教学"的构建[J].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 2005, 21(1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