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教育中红色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实践调查研究

作者

杨霞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情况及其价值。研究表明,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红色文化内容较为匮乏,教师参与度不高,且课后服务课程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五育”发展不均衡。将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能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关键字:红色文化;小学教育;英语教育

作者简介:杨霞,鄂尔多斯市景宁实验小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英语教学中红色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研究与实践”(编号:2023NGHXX272)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提出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有机结合。这一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融入红色文化等优秀教育资源,小学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践行“五育”融合的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伟大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能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的现状

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主要是西方文化和基础知识,红色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虽然近年来教材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逐渐增多,但关于红色文化的素材仍显不足。例如,现行的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中,仅有少数课文涉及到中国的革命历史或英雄人物,这些内容往往被安排在特定的单元主题中,且呈现形式较为单一。

再加上教师繁重的常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开发和实施红色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效果。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标,各学科都应融合“五育”,实现学科育人。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后服务中,只关注了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巧的训练,忽略了语篇主题和文化内涵。这使得课后服务变成了机械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这种单一的课后服务,难以获得全面的素质教育体验。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缺乏、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的“五育”发展不均衡等。这些问题限制了红色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的价值

1. 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尚未成熟,加之国际上某些消极文化的通过电子媒介广泛传播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导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易受到与其文化背景不符的思想观念的影响。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独有的精神财富,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在革命与国家建设阶段所展现的伟大精神内涵。因此,在小学英语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及其文化背景,进而强化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例如,通过对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认识中国革命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及其所孕育的伟大精神,还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出坚定的信念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跨文化对比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国际视野。例如,通过学习红色文化中的革命英雄故事,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此外,综合素质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在于其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中的革命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够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

1. 教材内容的整合与补充

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主要是西方文化和基础知识,红色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为了更有效地融入红色文化,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环节中融入红色元素,以人教版PEP六年级上册的Unit1 How can I get there? 和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为例,可以在学习方位与出行方式相关词汇时,引入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建筑,如烈士纪念碑等。同时,教师可以讲解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在Unit3 My weekend plan中,可以引导学生规划包含红色元素的出行计划,如参观革命纪念馆或观看抗日战争相关电影。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又能为他们课后接触红色文化提供途径。

在Unit6 How do you feel?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红色教育相关的短片,如董存瑞炸碉堡、刘胡兰视死如归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moved”、“sad”等情绪。同时,国家阅兵的短片也能激发学生的“excited”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荣耀和自豪。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化

创新教学方法是有效融入红色文化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制作蕴含红色文化的英语教学视频,促使其在课前主动探索与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英语分享自身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其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诸如角色扮演、英语辩论等形式丰富的红色文化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加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并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3. 课外活动的拓展与延伸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节点,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并随后举办写作或演讲竞赛,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影体会,或者讲述革命英雄的故事。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四、结语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历史记忆、强化文化认同,还能够进行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其跨文化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此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亦有助于培育拥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