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与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作者

王焕

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179

摘要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输电线路面临的雷击威胁日益严峻。雷击故障严重影响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导致停电事故频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深入研究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与预警技术,详细阐述多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技术效果,旨在为提升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关键词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技术;预警技术

1.引言

输电线路作为电力输送的关键纽带,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保障电力供应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输电线路分布广泛,常穿越高山、旷野等雷电活动频繁区域,雷击故障成为影响其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统计,在部分雷电高发地区,雷击导致的输电线路故障占总故障的比例高达 60% 以上。雷击故障不仅会引发停电事故,影响工业生产、居民生活,还可能对输电线路设备造成严重损坏,增加维修成本和时间。因此,研究精准高效的雷击故障定位与预警技术迫在眉睫。

2.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分析

2.1 雷击故障类型

2.1.1 直击雷故障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输电线路,强大的雷电流瞬间注入线路,可能导致线路绝缘击穿、导线熔断、金具烧毁等严重后果。例如,在空旷的平原地区,输电线路缺乏遮挡,极易遭受直击雷袭击,造成线路短路跳闸。据某地区统计,在过去一年中,因直击雷导致的输电线路故障占雷击故障总数的 30%。

2.1.2 感应雷故障

感应雷是由于雷击线路附近地面,在输电线路上感应出的过电压。虽然感应雷过电压幅值相对直击雷较低,但发生概率较高,可能导致线路绝缘薄弱点闪络,引发故障。在城市周边的输电线路,由于建筑物等对雷电电磁场的影响,感应雷故障较为常见。相关研究表明,在城市配电网中,感应雷引发的故障约占雷击故障的 70%。

2.2 雷击故障危害

雷击故障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经济角度看,雷击导致的停电事故会使工业生产停滞,造成产品报废、设备损坏等经济损失。例如,某钢铁企业因雷击停电一小时,损失高达数百万元。对于居民生活,停电会影响照明、电器使用等,给居民带来极大不便。此外,频繁的雷击故障还会加速输电线路设备老化,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增加电力企业的运维成本。

3.雷击故障定位技术

3.1 行波定位技术

3.1.1 技术原理

行波定位技术基于输电线路故障时产生的行波信号。当雷击引发线路故障,会产生向线路两端传播的电压和电流行波。通过在输电线路两端安装行波监测装置,测量行波到达两端的时间差△t,结合行波在输电线路中的传播速度v,利用公式L = v*(△t/2)(L为故障点到监测端的距离),可计算出故障点位置。例如,在一条行波传播速度为 300m/μs 的输电线路上,若行波到达两端监测装置的时间差为 100μs,则故障点距离监测端的距离为300m/μs*(100μs/2)=15000m。

3.1.2 应用优势与局限

行波定位技术定位速度快,能在故障发生后数秒内确定故障点大致位置,为快速抢修赢得时间。但其定位精度受线路参数变化、行波反射和折射等因素影响。在长距离输电线路或复杂线路结构中,定位误差可能较大。例如,在山区输电线路,由于地形复杂,线路参数变化大,行波定位误差可达数百米。

3.2 基于故障电流相位比较的定位技术

3.2.1 技术原理

该技术利用故障时线路两端电流相位的变化来确定故障点位置。当雷击导致线路故障,故障点两侧电流相位会发生改变。通过在线路两端安装电流互感器,测量故障电流相位差,依据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运用特定算法计算故障点位置。例如,在某 10kV 配电线路中,已知线路长度、单位长度电阻、电感等参数,通过测量两端电流相位差,可计算出故障点在线路上的位置。

3.2.2 应用场景与特点

此技术对电流互感器精度要求较高,适用于中低压输电线路。在中低压线路中,线路结构相对简单,基于故障电流相位比较的定位技术能实现较为准确的故障定位,且设备成本相对较低。例如,在城市 10kV 配电网络中,采用该技术可快速定位雷击故障点,缩小停电范围。但在高压、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中,由于线路参数复杂、电磁干扰大,定位精度会受到影响。

四、雷击故障预警技术

4.1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

4.1.1 系统构成与原理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由闪电定位仪、气象雷达及数据处理中心等组成。闪电定位仪通过测量闪电产生的电磁信号到达不同监测站的时间差,确定闪电位置。气象雷达则通过探测云层中的水汽含量、气流运动等气象参数,预测雷电发展趋势。数据处理中心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当预测到雷电活动可能威胁输电线路时,发出预警信号。例如,通过建立雷电发生概率与云层电场强度、水汽含量等参数的模型,当实时监测数据满足模型预警条件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

4.1.2 实际应用效果

在雷电活动频繁地区,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例如,某山区输电线路安装该系统后,提前预警雷电活动,运维人员可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如加强巡检、降低线路负荷等,使雷击跳闸次数减少了 40%,有效提高了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同时,该系统为电力企业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优化防雷措施。

4.2 基于线路状态监测的预警技术

4.2.1 监测原理

通过在输电线路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绝缘子泄漏电流、导线温度、微风振动等参数。当监测参数出现与雷击故障前特征匹配的异常变化时,系统判断可能发生雷击故障并发出预警。例如,当绝缘子泄漏电流突然增大且持续一段时间,可能预示绝缘子即将遭受雷击。通过建立绝缘子泄漏电流与雷击故障的关联模型,设定合理预警阈值,实现精准预警。

4.2.2 技术优势

该技术针对性强、实时性好,直接监测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能及时准确发现潜在雷击故障隐患。与智能运维系统结合,可实现对线路全方位监控。例如,在某重要输电线路安装该预警技术设备后,成功预警多次可能的雷击故障,避免了停电事故发生,提高了线路运行安全性。

五、案例分析

辽宁省某电网公司在部分输电线路应用雷击故障定位与预警技术。以一条 220kV 输电线路为例,该线路穿越山区,雷电活动频繁。安装行波定位装置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后,在一次强雷电天气中,雷电监测预警系统提前 30 分钟发出预警,运维人员做好应急准备。随后线路发生雷击故障,行波定位装置在 2 分钟内确定故障点位置,距离线路一端 40km 处。运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修,快速恢复供电。相比以往未采用这些技术时,故障定位时间大幅缩短,停电时间减少了 50% 以上,有效保障了电力供应稳定性。

六、结论与展望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与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行波定位、基于故障电流相位比较的定位技术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基于线路状态监测的预警技术等,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势,也存在一定不足。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这些技术,如提高行波定位技术在复杂线路环境下的精度,优化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预警准确性。同时,加强多种技术的融合应用,开发更智能、精准的雷击故障定位与预警系统,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供更可靠保障,推动电力行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声宇.500kV架空输电线路故障诊断与定位技术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2024,(23):57-59.

[2]侯仕杰,李宇,李翔,等.基于知识图谱的输电线路故障识别与位置定位技术研究[J].电气自动化,2024,46(06):109-112+116.

[3]陈杰.架空输电线路智能故障诊断与快速定位技术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2024,(23):48-50.

[4]王朝金.高压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自动定位技术研究与分析[J].电力设备管理,2024,(14):167-169.

[5]邵毕成.基于EWT理论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识别与定位研究[D].吉林省:东北电力大学,2022.DOI:10.27008/d.cnki.gdbdc.2022.0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