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作者

张建伟 刘晓萍

山西运城市平陆县平陆中学 044300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生物学科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开展生物教学时,教师要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环境或者生物变化中获得启示,同时产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生活知识的学习当中,或者对生物实验的探究当中,有效促进他们生物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引言

高中生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生活化的理念,积极地推进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体验,参与和实践,能够借助生活化理念的引入,更加深刻地掌握学科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能够借助生活化理念的引入,促进学生们在更加专注投入的状态下,学习这门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科知识应用的效果。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通过生活化理念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的,让学生们对生物科学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策略的应用等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1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具体如下:第一,生命观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神奇,充分尊重生命,深入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生命现象和生活活动规律,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第二,科学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尊重事实与证据,秉承严谨与务实的求知态度,使用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并解决学科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灵活运用逻辑思维,提高探究过程的合理性。第三,科学探究。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积极进行学科实践和合作创新,切实提高他们的学科实践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探究精神等多种优良品质。第四,社会责任。通过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学活动,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生态文明观和健康文明生活观念,对社会热点议题能够做出理性解释,主动承担生态环保、健康中国等多种社会责任。

2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2.1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通过趣味导入课堂

做一件事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步骤,两者缺一不可.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清晰的思路可以理解为教学计划或者教学目标,这一点绝大多数教师都不会忽略,因为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而“步骤”则可以理解为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采取的多种教学活动,例如为了加深学生理解能力而开展的讨论环节,或者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开展的课堂小测环节,等等.其中,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十分重要,但也很容易被教师忽视,这导致学生很难在第一时间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对此教师要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通过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展开教学,利用巧妙的提问或者对热门新闻的讨论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2.2引入生活场景元素,降低课堂教学难度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与学生的生活场景有关,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元素,有效降低课堂教学难度。这是因为生物学知识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如果学生能够借助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就可以深层次理解课堂教学知识。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可以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并跟班上学生做好交流互动,选取最合适的生活场景元素。在条件允许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中,保证基于生活场景元素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2.3将实验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理念。

实验教学活动需要学生们要系统化地设计和扎实的实验技能,所以,教师要注意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从生活的角度入手,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实验,这样可以很好地调节学生们学习的状态,让学生们在更加专注而投入的过程中,整理学科的内容,提高学科学习的效果。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古人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生物课也是一门实验课程,实验是生物课的基本学习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重视开展一些生活化的生物实验探究,也让学生们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保持一种提出质疑的习惯,能够将问题意识带入到实际的生活中,也进一步的影响和他们的实验探究的学习行为。

2.4设置生活化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水平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合理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进行学习,对教学起到了引导作用。如果问题设置不合理或者难度过大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生活化问题,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自己密切相关和有共鸣的问题产生切身的感悟和思考,进而增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水平,从而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2.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应用的能力,而且包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这些知识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只有和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不能只限于课堂上空洞的说教,还要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和社会,到人民群众中去,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知识。除课本上必做的实验外,教师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由自身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而产生联想,通过提出一定的假设,并且进行实验的探究和验证,而进一步地对假设本身的可行性等进行充分的探讨和全面的研究。所以,通过实验课以及理论课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化的一些素材,让学生们对于生物科学以及发展当中所遇到了一些重要的关键的创新创造等进行了解。让学生们体会这些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新的东西的出现,对于人们实际生活的影响体现在何处。

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要求教师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以及理念,借助课前导入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方式的生活化转变,在尊重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基础生物知识的同时,形成基础知识和生活之间关联的正确认知,逐渐培养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成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阳阳.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及有效性分析[J].智力,2019(36):145-147.

[2]罗青石.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9(24):18-19.

[3]赵彩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深度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6(1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