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选取的“五个性”

作者

陈琼花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为应对复杂的现实世界对人才的需求提出的挑战,为更多的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022版新课标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数学课程内容上,强调综合与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这里的“主题”是把散落在各个学科或真实问题中的碎片联结起来,是建构学科关联的桥梁,也是跨学科学习得以实现的枢纽。

那么,如何在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选取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主题,可以遵循以下“五个性”。

一、承载学科大概念,目标一致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多个学科简单无序或者牵强附会的粘连,也不是为了追求标新立异,而是有选择、有目标、有价值的整合。因此,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的选取首先要需要着重关注数学学科的大概念,以某个大概念或者核心议题为靶心,去主动关联其他学科中相近或相关内容,促成学生对大概念的持续性、综合性的深度理解。

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核心概念是了解人民币,正确使用人民币,教师以此为中心,向各个学科辐射,融合语文、艺术、道法等其他学科,利用人民币里显性或者隐性内容来搭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如图:

借助数学学科的大概念来嵌套多个学科的核心概念与技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厘清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各学科的核心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联结多学科交叉点,内容整合性。

《数学大概念》提出: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可以用数学视角看他学科、以他学科视角看数学、或以“数学+他学科”视角看事物三种角度。不同学科往往关注不同方面或者层次的问题,不同学科之间也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选择多学科联动的跨学科主题时要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方法、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更全面的解决问题。

比如:“碳中和”这个概念对于六年级学生比较陌生。教师在进行主题选取时,认真对比六年级下册科学《清新的空气》和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五年级信息技术《数据的处理》等几个学科单元,发现:他们都涉及到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和反思问题等学科要素。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到数学和科学的交叉点——数据分析,关注学生统计图中查找、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百分数的解决问题能力,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接着,整合科学小实验,发现二氧化碳的存在和二氧化碳的验证方式。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体会到身边的“碳”无处不在,感悟碳中和的必要性。基于实验,搭建数学+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感悟到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进而引发共鸣: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绿色出行!最终就能促成学生对“碳中和”的跨学科理解,即超越具体学科的大概念,促进学生的认知进步。

联结多个学科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它需要教师对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有整体把握。

三、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情境真实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真实情境就需要从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来源,比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区生活、社会生活等几个维度入手,去挖掘学生正在经历或者未来即将经历的情境素材,引导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

比如《人体中的数学--足迹专家》,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置身真实的社会环境,

师: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小刑警”,一起来破解一宗案件。

任务一:探究身高和脚长的商的关系。任务二:两位嫌疑人(6号和8号)身高接近,如何根据脚印来锁定?引导学生可以通过脚印深浅来辨别。任务三:测算罪犯6号的鞋码。任务四: 案发现场发现罪犯留下的鞋印,经过测量是44码鞋印,请你算一算:这个罪犯的身高大约是多少cm?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除此之外,还可设计经济、医疗、教育、气候变化、性别平等、能源等主题,基于这些现实生活中跨学科主题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体察社会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四、关注学生兴趣需求,学生主体性。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选取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并对学生的兴趣进行甄别和升华。由于学生面对的是没有唯一答案的真实问题,所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集体审议后进入课程,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参与度、激发他们自主探索和深入学习的内在动机,关照学生真实发展的需要。

如《探险昆虫王国》是学生探索昆虫的奥秘,学生也很感兴趣。教师设计了:①通过观察昆虫图案,感受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和花纹图案美,初步认识图形的对称。②将通过折叠、观察、指一指、画一画等方式,探索对称的知识,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学习对称轴的画法。③从点、线、色彩等元素出发,为小昆虫们穿上创意十足的花衣裳,进行创作。通过这一主题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关于昆虫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能在数学、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些学生感兴趣、有需求、又贴近真实的主题,有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五、评估预想与现实,操作可行性

跨学科学习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育人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不仅“生活在课本中”,也要“生活在社会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切的跨学科活动的开展都是要落地才能体现其价值,那么跨学科主题如何评估预想和现实条件,来保证其操作可行性。比如《营养午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从①了解营养标准;②调查菜价和喜好;③设计营养午餐方案;⑤制定午餐。教师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教师所掌握的跨学科知识,学生所必备的跨学科品质、学校所能提供的跨学科保障来进行可行性评估。

总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的选取可以依据以上五个特性进行反思和筛选,保证其能承载数学大概念、联结多个学科、关注社会生活现象并且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最后还兼具可操作性之后,在持续的迭代中,在不断地选择与创新中,逐渐完善和确定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