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困境到突破:学前融合资源教师角色的发展之路

作者

钮丽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幼儿园

摘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新时期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融合资源教师的角色践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剖析教师角色践行困境,提出构建专业培训体系、优化工作环境等支持路径,为提升教师角色效能和促进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资源教师;角色践行;现实困境;支持路径

随班就读是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前融合教育开展的模式。而资源教师就是要在融合教育中承担个性化教育、宣传引领、与家长交流、协调多种教育资源等多重角色。但在实际工作中,其角色践行面临诸多困境,制约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与发展,亟待探究解决。当下,我国学前融合教育虽有政策保障,但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教师角色践行存在诸多难题,面临角色冲突。

一、学前融合资源教师角色践行的现实困境

1.双重定位,认知困境

在学前教育领域,传统教学理念和行为模式已深植于教师心中。当融合教育这一新兴教育模式出现时,教师们一时间难以将过往经验与新要求相融合,内心产生诸多矛盾与困惑,无法迅速做出调整。学前融合资源教师同时承担着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双重职责,不仅工作任务量大幅增加,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压力。他们在两种角色间疲于奔命,难以厘清自身定位,这种迷茫致使他们对待融合教育的态度较为消极,行动上也缺乏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学前融合教育朝着更深层次发展。

2.能力提升,素养困境

融合教育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相当严苛的要求。教师不但得储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还得在教学准备上做到精细入微,具备专业的支持能力,这无疑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重大考验。当前,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在特殊教育学方面,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实操能力,都存在着普遍不足的情况,在融合教育领域的能力也较为欠缺。通过相关调查可以明显发现,许多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园本身,都没有为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之间在融合教育胜任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距离实现高质量学前融合教育的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普通家庭与特殊家庭的协调困境

普通家庭关注孩子知识、技能发展,期望幼儿园提供多元课程,培养兴趣爱好,助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锻炼社交能力,为小学打基础。特殊家庭则重点关心孩子特殊教育需求,期望教师给予更多关注和个性化教育。普通家庭与特殊家庭对学前教育需求大相径庭,这让教师在满足双方诉求时,感到棘手不已。教师无论如何决策,都难满足双方期望,甚至引发误解和质疑,严重阻碍融合教育推进。

二、学前融合资源教师角色践行的支持路径

1. 持续素养提升与角色定位强化

学前融合资源教师需广泛涉猎特殊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领域知识,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培训,时刻追踪融合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确保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工作过程中,需清晰认知自己的多重角色。身为特殊儿童的教育者,依据其身心特性定制个性化教育计划,巧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普通教师的咨询者,主动分享特殊教育知识与教学经验,助力他们更好地接纳特殊儿童;还要当好家校沟通的桥梁,定期与家长交流,反馈孩子在校表现,指导家庭开展教育活动,携手促进孩子成长。

2. 构建教师角色践行的优质行为场域

在学前融合教育推进过程中,管理者要在软硬件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合理布局教学区域,设立专门用于融合教育的资源教室,室内配备齐全的教学和康复用具,让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与康复训练时,有充足的硬件资源可用。另一方面,完善管理机制,把融合教育教师的工作内容、考核指标详细制定出来,让教师清楚工作方向。

还要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定期组织教学交流研讨会,鼓励教师分享教学中的收获与难题。邀请业内专家到园指导,给教师传授前沿理念和实用方法。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晋升渠道,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让教师能充分施展才能,在融合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 。

3. 完善融合教育保障制度与营造支持环境

政府要加大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资金投入,支持幼儿园完善融合教育设施,补贴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费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融合教育地位、目标和实施办法,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提供法律支撑。

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可开展宣传活动,普及融合教育理念,消除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偏见,营造包容氛围。提供志愿服务,如协助教学、陪伴游戏等。

4. 加强合作沟通,构建良好合作关系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前融合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交流合作,如共同备课、研讨、观摩教学,增进彼此了解信任。通过培训指导,帮助普通教师提升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增强教育特殊儿童的信心和能力。学前融合资源教师要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及时反馈孩子情况。尊重家长意见需求,用通俗语言介绍融合教育理念和方法,助其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学前融合资源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意义重大,然而其角色践行面临专业素养不足等困境。通过构建培训体系、优化工作环境、完善支持体系、加强合作沟通等路径,能提升教师角色践行能力,保障学前融合教育持续发展。未来,还需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协同,完善学前融合教育体系,为特殊儿童打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黄菲,曹溶萍.领航新时代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融合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现代特殊教育,2021 ( 14).

[2]孙珂,孙玉梅.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构建探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 (12).

[3]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 4 号教育部.

三、解决污水处理工程质量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项目人员培训与管理

在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进程中,而学术交流活动则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让管理人员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行们进行深入互动与经验分享。

(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项目筹备阶段,对设计单位的资质与业绩进行深入考察,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多轮评审,从源头上保障设计质量,确保设计图纸完整、准确且符合污水处理工程的功能需求与质量标准。同时,制定详细的招标文件,明确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与义务,将质量要求作为重要的评标指标,筛选出优质的参建单位。对于屡次出现质量问题且整改不力的施工单位,采取罚款、暂停施工甚至解除合同等严厉措施。

(三)强化工程质量监督

建设单位自身也要成立专业的质量监督小组,对于政府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迅速落实,并及时反馈整改结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 第三方检测单位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工程原材料、构配件、成品等进行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要严格执行检测标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于不合格项必须严格执行整改复检制度。通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第三方检测单位的多重把关,形成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污水处理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保障工程投入使用后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结语

污水处理工程对生态环境与资源循环意义重大,其质量保障至关重要。通过对质量控制要点的明确、问题根源的剖析以及解决措施的制定,为建设单位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框架。在实践中,需严格落实各环节要求,不断提升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强化监督力度,确保污水处理工程高质量建成与运行,为城市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让清澈水流重回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田荣 . 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 (10): 94-96.

[2] 石惠 . 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缺陷的预防和处理 [J]. 居业 , 2024, (03):94-96.

[3] 王韶华 . 智慧工地平台在污水处理厂建设中的应用 [J]. 水利科技 ,2023, (04): 32-35.

[4] 路兴起 . 浅谈如何提高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工程质量 [J]. 清洗世界 ,2023, 39 (04): 163-165.

[5] 陈鹏松. 给排水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分析[J]. 低碳世界,2021, 11 (06): 36-37.

[6] 徐立民 . 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江西建材 , 2020, (09): 229+231.

[7] 易嘉雨 . 对市政工程污水管网施工要点及优化策略分析 [J]. 绿色环保建材 , 2020, (08): 128-129.

[8] 殷军 . 污水处理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J]. 现代物业 ( 中旬刊 ), 2020, (05): 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