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模式下的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建构

作者

聂海峰

平陆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044300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课程与思政的融合,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因此,该门学科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但能够发扬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还能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树立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一环,是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英语;课程思政

引言

中职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是落实习总书记对“学科思政”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求的重要实践,是培养具有四个自信、四有新人,适应新世代全面发展的技能建设人才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英语课程思政内容渗透力度不足,课堂教学忽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造成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不佳。在课程思政深化改革关键期,中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瞄准定位,明确全面育人的目标,因时而变,因势而动,实现中职英语课程体系的新发展。

1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英语课程当前存在的困惑

1.1思政元素渗透力度深度不足

大多数中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了解英美西方文化而忽略宣扬我国传统文化,课堂教学重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轻思想政治文化知识。由于英美国家的经济的发达,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知识主要以英美国家的文化为重,鲜有中国优秀文化的融入,思政内容在中职英语教学内容中占有边缘化地位,极大程度上使文化育人功能在外语教育中受到不能全面体现。目前中职英语教材内容与思政教育关联不紧密,学生缺乏系统性的母语文化营养补给,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不认同、不重视、持怀疑的态度。中职英语课程和思政教育之间无实质性内容联系,如果英语课程长期思政渗透不足,学生很容易受外来思想意识的影响,甚至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影响其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培养。

1.2思政内容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对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对互联网应用的不断丰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模糊。虽然部分中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滞后,创新能力不够;教学中只专注于教材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和讲解思政内容的深度不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思政元素融合过于牵强,融合程度不高等。

2“互联网+”模式下的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建构策略

2.1增强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课堂思政的渗透度

各中职学校通过对开展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学习等方式,让中职英语教师尤其是共产党员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水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从而深刻领会到的文化教育意义,明确自身所担负的文化教育的重任,努力践行文化教育的使命。中职英语教师应积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课堂渗透科学方法的研究,有目的地在课堂上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浓厚爱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课程思政”真正变成日常教学主要内容。为了增强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从学校的层面上,各中职应积极开展有关“课程思政”的讲座,深度分析新时代高等教育中实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明确课程思政在英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让英语教师发挥思想上的主观能动性,坚定理想信仰,恪守教学纪律,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敏锐性和辨别力,在教育各个环节中深化教育改革,逐步加入有关课程思政的内容,渗透课程思政的意识,有效的发挥中职英语教师的引领作用。

2.2运用“移动式学习”方式,思政意识点滴累积、潜移默化

移动式学习有高度片段化、灵活性的特点,在互联网环境下,运用互联网工具并利用分散的零碎时间进行阶梯式学习,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移动式学习尤其适用于累积式、见缝插针式的思政渗透。思政资源的渗透学习可以多次少量进行,每次思政内容少且前后内容联系不太紧密,不论学习者从何时开始,都能自行把握好学习时长和学习节奏,合理规划学习内容。中职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钉钉群、微信公众号发布思政类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微课、慕课、学习App等,让学生利用片段化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师生及生生之间开展移动学习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形式,丰富既有的英语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用心感受中国优秀文化,提高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

2.3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了解学生思想的发展动态,采取有效的应对举措

习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中职英语教师要利用好思政教学的这个武器,多与学生沟通谈心,多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情况,多接收他们课内课外的反馈,加强与学生的双向有效的互动,进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双向共赢的效果。通过课堂问答或线上线下接收其反馈意见,以便及时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从而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课堂教学只有在双方思想的碰撞中才能不断发展、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程度和课堂反馈情况,才能探索出思政教学和英语教学融合的最优方式,从而实现更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文化教育的有效功能。

结语

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将传统的英语课堂延伸至社会生活中,使教学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实现教育教学的线上线下互动,实现学校、社会、网络的全面延伸,为中职课程思政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职英语课融入课程思政既要在理论上旗帜鲜明,也要在引领中潜移默化。让课程思政与时代同行、与现实同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中成就人生,让学生在思政引领中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晓阳.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0(5):126-128.

[2]卢杨,刘芳.中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J].高教学刊,2020(23):164-166.

[3]苏燕.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