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化沟通策略,赋能学生从“知”到“行”

作者

罗明玉

图们市凉水中学 吉林省图们市133100

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帮助学生成长发展。非暴力沟通是指专注于对方的感受与内在的需要,充分做到心灵的倾听,真诚表达,互相建立一个有品质的连接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运用于学生的谈话中,能够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孩子,带着一份对生命的关爱聆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帮助孩子看到美好的人性,赋能与孩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阶段是指孩子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为身体上的变化和情绪的不稳定,孩子常常会产生暴躁、易怒、焦虑等情绪。再加上身高等生理上的变化,孩子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但他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熟。需要家长和老师们重点关注,注意观察,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去和孩子沟通,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一、教师学生之间沟通障碍与突破。

从事中学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以来,笔者与学生开展过无数次的谈话,也亲眼目睹过很多同事与学生的谈话,而让我一直感到纠结、困惑的是谈话效果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更谈不上从根本上赋能与孩子。笔者经过日常工作中深入研究探讨把其中的原因归结于以下几点:

1.缺乏了解真正的人性。教师很多时候只注重表面能看到听到的言行或成绩等事实上,并通过自己的信念及想法解读、判断来评价一个学生或事件。忽略学生行为背后的美好人性,往往无法看到学生内在需求,因此,学生也感到不被人理解,感到孤独、无助,进而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和疏远等现象,谈话交流效果不佳。

2.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绝大部分教师有比较传统的观念,即教师是权威者,学生是遵从者。在这种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往往会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谈话的时候带着这种观念过于严厉或冷漠,急于评价,会导致孩子不敢与老师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这样做是不可能倾听到学生内心的。作为倾听者,教师只有把自己从“居上”的位置降到“居下”的位置上来,才会让孩子的情感源源不断的涌流而出,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3.缺乏对学生的倾听与赋能。很多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只关注自己的观点和沟通目标,没有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而忽视学生的感受与需要,更难帮助学生发现内心深处的渴望,破除学生当下行动的障碍。

二、运用非暴力沟通提升谈话效能。

非暴力沟通是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于1963年提出来的一种沟通方式,强调沟通过程中要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既能尊重与倾听对方内心的声音,也能诚实表达自己的观点。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让自己和他人建立有品质的连接,促使由衷的给予得以发生。意图在于增进与人的连接,在良好连接品质的关系基础上,增进相互支持与帮助的意愿,而不是运用一套设计好的语言方式让他人完成我们想要的转变。

三、非暴力沟通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无论人们做还是不做某件事,都在试图满足某种内在的需要。”这句话让笔者更加坚信孩子行为背后一定有他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

开学第一天,听说学生 A 在教室里和同学打架。我立刻向教室跑去,看到学生 A 正在掐住学生 B 的喉咙。见老师来了,学生A放开了手。学生 A 是一个孤儿,经常在学校惹事的“问题孩子”,他学过跆拳道,在班级经常用拳头展示自己的威力,同学们都怕他。我悄悄地走到学生 A 面前,拉直了他皱巴巴的衣服袖子,欲言又止地转身离开了。

下午课后,我把学生 A 单独叫到办公室,注意到他鼻子上在冒汗,看起来非常紧张。我用饮水机接了一杯凉水递给学生 A说“天气很热,你先喝点水”,我和蔼的态度在他看来似乎有点出乎意料。学生 A 喝了一口水,很惊讶的看着我。我轻声问道:“你今天好像对学生 B 很生气,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学生 A 将手中的杯子放在了桌子上。“她取笑我说我没有父母”学生 A 的声音突然变得激动起来。本来,他们只是在互相谈论这个周末要举行的家长会,学生 B 说的话得罪了学生 A。学生 B 的脸好像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握紧了拳头。

“即使你的父母不在,你也想保护和爱他们。”我试探着问他。

学生 A 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他点点头,一言不发,我紧紧地握住了学生 A 的手。

“我完全理解你有多么想念你的父母,你有多么想一直关爱和保护他们。但是,如果你的父母看到你在学校和朋友打架,他们会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 A 眼中的泪水落在了他的手背上。我从晶莹剔透的泪珠里可以看出,他已经知道如何满足他关爱和保护父母的需要。

经过这次谈话,学生 A 主动找到老师敞开了心扉,开始逐渐产生了一些变化。在这次演讲中,我特别关注了几个方面:

第一:我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关爱和关心来观察学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穆纳蒂曾经说过:“没有名声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有效对话的前提不是首先评判“对或错”。当学生 A 带着紧张的表情进入办公室时,我是第一个为他倒水的人,因此他第一次能够感觉到对方是作为一个人被照顾,而不是作为一个“问题学生”被对待,并且能够拉近他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当我们对学生有无条件的爱和关心时,我们就可以放下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

第二:我相信并尊重学生,我试图准确地读懂学生的情绪。

看到学生 A 掐住学生 B 的喉咙要打架。很多教师都会把焦点放在打架的行为对与错上,很少有人关注打架背后孩子的感受上。其实,感受是没有好坏之分,愤怒也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情感,没有好坏。“你今天好像对学生 B 很生气,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这些话集中在学生 A 的感受上,给学生 A 的印象是老师认为他有这些感受一定是有原因的。因此,学生 A 能够没有任何修饰或借口地说出事件的原因。 学生 A “激动”的语气表明了他对父母的真挚感情。所以,当我同情他说:“即使你的父母不在,你也想保护和关爱他们”时,学生 A 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正是因为他尊重和爱护父母的美丽人格得到了认可。

第三:引导学生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方法。非暴力沟通的创始人马歇尔·罗森伯格博士说:“不管人们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当学生A认识到生气是出于保护和关爱父母的愿望时,他感到安慰。然后,当他被问到“如果你的父母现在看到你在学校和朋友打架,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A眼中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

第四:拿出“居下”的姿态,可以使沟通和交流更轻松。“把孩子褶皱的衣服袖子拉直”“给孩子端杯水”“紧紧握住孩子的手”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平凡而琐碎的事情。但是对于“问题学生”来说,这就是被关注、关心和爱护。老师的态度很和蔼可亲,能够进行真诚的对话,可以互相倾听心声。对话是相互的交流。尊重生命需要怀着一颗爱心,与“问题学生”真诚交流,能够清晰地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不断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从此以后,他的心智和情绪逐渐开始慢慢发生变化。我继续找他倾听、交谈了几次,他现在已经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方面也步入了正轨。

非暴力沟通的谈话方式,可以帮助老师们放下“问题学生”的偏见,通过感受找到自己的需要。并且还能看到孩子们行为背后试图满足的内在需要,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赋能于鲜活的生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骨代谢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考虑原因为:维生素D影响钙、磷代谢,可影响骨代谢,配合饮食营养干预,则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求,进而促进骨骼生长,并增加骨密度。本研究结果显示,骨密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上述观点。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身高、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用饮食营养干预结合维生素D补充有助儿童生长发育。原因是:维生素D补充干预,促进机体维生素D水平提高,进而达到促进骨骼生长和发育的效果[12]。而饮食营养干预,给予儿童均衡营养,注意钙质补充,保证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充足,并减少垃圾食品摄入。通过上述举措,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营养价值,还能降低疾病风险,从而为儿童生长发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因此,饮食营养干预结合维生素D补充,可促进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对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效用,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求。此外,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饮食营养干预结合维生素D补充效果好,有助儿童健康成长。

综上,饮食营养干预结合维生素D补充用于儿童保健中价值显著,有助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骨骼发育,且家属对其满意度较高,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优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质量较低,可稍作提升

[1]马金苹,袁慧明,何王君.维生素D血钙及锌水平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15):2775-2778.

[2]张玉婷,叶静萍,刘芳,等.6 288例儿保门诊婴幼儿发育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4(04):452-456.

[3]汪兴玲,陈志玮,韦淑飞,等.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改善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效果[J].江苏医药,2021,47(07):669-672.

[4]王锐,陈琦,谢雄.维生素D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11):59-63.

[5]夏冬晴,闵翠婷,凌茹,等.丰富环境对早期经历反复操作性疼痛早产儿幼儿期行为发育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 2024, 62(09):853-860.

[6]赵春霞,王晓莉,张敬旭.综合干预对6~35月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改善的效果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3,34(02):124-130.

[7]李雪峰,刘亚昆,郎静,等.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探讨血液中营养与代谢相关指标在1~6岁儿童肥胖中的相对重要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4,32(06):625-630.

[8]汪兴玲,陈志玮,韦淑飞,等.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改善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效果[J].江苏医药,2021,47(07):669-672.

[9]陈潇,黄宁,王星星,等.综合保健干预促进幼儿骨骼生长和智力发育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7):3172-3175.

[10]王晰,殷涛,杨慧敏,等.基于PCAT的签约服务模式下社区儿童健康服务质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28):3510-3514.

[11]黄丽红,施慧玲,林尧,等.海口市1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发育迟缓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10):1801-1806+1847.

[12]牛国辉,谢加阳,朱登纳,等.维生素D治疗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5,28(03):346-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