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高精度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胡贵恒
滕州市中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 枣庄 277500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向超高层、大跨度、异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精度要求从厘米级提升至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传统测量技术已难以满足复杂工程需求,以卫星定位、三维激光扫描、BIM集成技术为代表的高精度测量体系正在重塑建筑工程施工流程。据统计,全球超高层建筑项目中采用高精度测量技术的比例已从2010年的35%上升至2023年的82%,测量误差控制能力提升40%以上。本文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典型案例三个维度,系统解析现代测量技术如何支撑建筑工程的高精度定位需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高精度定位
1、建筑工程高精度定位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工程测量要求的相对精度更高,限定误差只能在2mm~3mm,从整体规划测量的角度出发进行高精度定位有着以下几点重要性:首先,做好高精度定位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测量区域划分的针对性和可靠性,在保证建筑工程测量区域合理性和准确性情况下归纳收集相关测量信息,以此为建筑工程整体测量和建设方案规划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建筑工程高精度定位可以为基础建设施工和结构部位规划提供有力支持,将坐标控制点精度从1/200000提升到现在的1/400000,从而确定更为合理的施工方式,这对于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规划建设效果和施工质量有重要作用。最后,高精度定位可以为建筑工程各个部位基础部件和机电设备安装,提供准确信息支持,避免基础部件和机电设备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因为测量定位不当而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2、高精度测量技术体系
2.1 卫星定位技术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通过多星多频信号解算,可实现实时动态(RTK)定位精度±5mm+1ppm。上海中心大厦施工中,采用北斗+GPS双系统融合定位,建立施工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转换模型,塔吊定位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关键技术突破包括:多路径效应抑制算法;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超高层大气折射修正;
2.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TLS)点云密度可达100万点/秒,扫描精度±1mm。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屋面网架施工时,通过每天两次的点云比对,检测出0.8mm的形变位移,及时调整张拉方案。技术特点:点云拼接精度达0.02mm/m;动态变形监测频率1Hz;自动特征提取算法。
2.3 测量机器人系统
智能全站仪集成自动目标识别(ATR)和马达驱动技术,实现无人值守测量。港珠澳大桥沉管安装时,8台测量机器人组成监测网络,实时反馈管节姿态,最终对接精度达到纵向±25mm、横向±10mm。
3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高精度定位中的应用
2.1直线段定位
建筑工程规划建设需要保证直线段定位的精确度,保证建筑工程直线段定位放线的合理性,按照建筑工程直线段定位信息来确定建设施工计划,针对解决建筑工程整体定位放线在现实开展过程中面临的缺陷问题。在建筑工程直线段测量过程中通常会在其中应用角度测量技术、方向测量技术、距离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和远程雷达测量技术,将各类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优势作用表现出来,解决建筑工程直线段测量和定位面临的缺陷问题,借此将各类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直线段高精度定位中的作用全面表现出来。并对建筑工程直线段测量和高精度定位过程中面临的缺陷问题进行优化处理,借此将直线段测量和高精度定位在建筑工程整体规划建设中的作用表现出来。
2.2曲线段定位
建筑工程施工中还涉及很多非直线操作,这就应从建筑工程曲线段入手进行测量放线操作,从而保障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和定位操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在建筑工程曲线段测量和定位过程中需要对区域划分情况加以分析,配合使用圆线、弧线和直线等方式开展建筑工程曲线段测量和定位操作,建筑工程曲线段定位测量过程中也会在其中使用XY坐标轴,为建筑工程曲线段定位提供一定辅助支持,从而保障建筑工程曲线段测量定位的精准性和质量效果。同时在建筑工程曲线段测量和定位过程中应用基准线测量技术、微距变化测量技术、倾斜测量技术和投点测量技术,按照建筑工程曲线段测量和高精度定位要求对应用在其中的各项技术进行优化处理,借助适当测量技术为建筑工程曲线段测量和定位协调有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3轴线点定位
在对定位放线的准确度和正确度进行校核时难度会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检查人员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测量方法来对放线的质量进行校核,这些可以利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组坐标校核、三角相加之和等于 180°和三边测距交会法等,这样可以保证校核结果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诸如两点测角交会法这样的轴线点位测定方法是不可以在轴线点进行放线测定的。配合方向坐标来对建筑工程轴线点进行定点放线操作,对建筑工程不同区域的轴线点进行精准观测,从而归纳收集与建筑工程轴线点测量和定点观测相关的数据信息,使得建筑工程轴线点定位的准确性和精度得到同步提升。
2.4轮廓点定位
对于工程轮廓点定位放线质量的校核是要求比较高的,在具体的校核工作开展中需要分成下面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需要应用适当测量技术来对建筑工程轮廓的测角前方和定点进行交叉测量,并在建筑工程轮廓点测量过程中归纳收集数据信息,将各项数据信息应用到建筑工程轮廓点高精度定位当中,突出现代化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轮廓点高精度中的作用,并借助定位轮廓点来为建筑工程轮廓规划和实际施工规范合理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需要相关人员应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来对轮廓点的定点坐标加以测量,根据建筑工程轮廓点定点坐标进行精准定位,保障建筑工程轮廓点测量的规范性和可靠性,使得建筑工程轮廓点定点放线的精准度和高精度精确度得到相应保障,这对于实现建筑工程轮廓点高精度定位有着重要作用。最后,借助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来将轮廓点定点几何图形准确表现出来,利用几何图形来解决建筑工程轮廓点测量和定位的误差问题,使得建筑工程轮廓点高精度定位可以在一系列测量技术支持下合理开展。
2.5水准点定位
水准点是在开展定点放线的复测工作时,为了保证定点放线之间的精度而引进的,利用水准点来对数据进行测量时,会需要进行多次的反复观测,然后以设计图纸作为标准进行每一个项目的数据对比,这样的对比核查方法可以有效保证数据准确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数据失误可能给施工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建筑工程水准点测量和定位时,需要在其中应用地面测量技术,通过角度测量、方向测量和坐标测量来确定建筑工程不同方向的水准点,归纳收集水准点测量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在保证各项数据信息完善性和准确性的情况下,结合建筑工程实际建设情况进行高精度定位。
4、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1:上海天文馆曲面幕墙安装;
技术组合:地面激光扫描+无人机摄影测量+BIM
实施过程:
(1)生成1:1数字幕墙模型
(2)逆向工程优化板块分割
(3)安装定位误差控制±1.5mm
(4)完成7589块异形玻璃精准安装
案例2: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跑道施工;
技术创新:GNSS平地系统自动控制摊铺高程,三维摊铺机智能调平,连续压实监测。
成果:跑道平整度标准差0.8mm,达到4F级机场标准。
结语
为满足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要求,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应用一系列测量技术,增强各类测量技术的协调配合力度,从而保障建筑工程各部位测量的准确性,以此为建筑工程点位和施工段高精度定位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合理应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进行高精度定位可以避免定位放线操作过程中产生误差问题,加强测量误差控制效果,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定位放线测量的精准度,以此为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施工规范合理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超锋.GPS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23,(04):142- 143.
[2]尹军军.论地质测绘工程中测绘新技术的运用[J].大众标准化,2023,(16):156-158.
[3]涂小青.工程测量中的三维GIS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 (05):123-125.
新型技术为复杂污染提供创新方案。酶清洗(蛋白酶 / 淀粉酶)通过特异性催化分解,使有机污染去除效率提高
,且废水
降低
;电场辅助清洗通过带电污染物迁移,清洗时间缩短
;纳米改性膜(
光催化)在光照下实现自清洁,污染物分解率超
。
策略优化需综合经济性与膜性能。物理 - 化学联合清洗可发挥协同效应:先物理预处理去除
松散污染,再以低浓度化学试剂深度清洗,试剂用量减少
,废液排放降低
。动态清洗周期基于通量监测,当通量降至初始值
时启动,可避免不可逆损伤。
结论
本研究系统解析管式膜污染机制并提出优化清洗策略,为膜分离技术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研究发现,管式膜污染是多尺度耦合的复杂过程,受微观孔道堵塞、介观浓差极化及宏观流体动力学协同影响,污染物特性与膜表面性质是关键因素。通过多尺度表征技术(SEM、AFM、CLSM)揭示污染层形成规律,验证阻力串联模型与界面相互作用理论的适用性。清洗策略上,物理 - 化学 - 生物协同方法优势显著,优化反冲洗参数与化学清洗剂配方后,通量恢复率超
,电场辅助与酶清洗技术增强复杂污染物去除能力。经济性分析显示,动态调整清洗周期与低浓度试剂应用可降低运行成本
以上,膜寿命延长2-3 倍。
参考文献
[1] 范辉 , 高燕宁 , 刘克成 , 等 . 生物载体缓解管式膜 MBR 工艺中的膜污染 [J]. 净水技术 , 2023, 42 (02): 103-108.
[2] 钱光磊 , 谢陈鑫 , 滕厚开 , 等 . 曝气对 MBBR 联合管式膜 MBR 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及膜污染分析 [J]. 环境工程学报 , 2022, 16 (03): 1019-1027.
[3] 钱光磊 , 谢陈鑫 , 滕厚开 , 等 . 低膜面流速下曝气对管式膜水力特性及膜污染影响 [J]. 化工进展 , 2022, 41 (05): 2277-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