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研究

作者

陈玉萍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政府 014400

一、引言

统计数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晴雨表”,在国家宏观决策、科学管理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镇统计作为统计工作的基层环节,其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统计工作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一)为乡镇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能够客观反映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乡镇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民生保障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促进乡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乡镇统计数据是国家统计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国家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济形势分析、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都需要依赖准确的乡镇统计数据。只有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才能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维护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维护统计工作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关键。如果乡镇统计数据存在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会降低政府的公信力,损害公众对统计工作的信任。因此,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是维护统计工作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三、当前乡镇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真实性有待提高

部分乡镇在统计工作中存在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现象。一些乡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任务,或者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故意夸大经济总量、工业产值等数据;而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乡镇,则可能为了避免被问责,隐瞒实际情况,少报或不报一些重要数据。

(二)数据准确性不够

由于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统计方法不科学、统计口径不一致等原因,导致乡镇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例如,在农业统计中,对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的估算方法不准确,可能会造成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在工业统计中,对企业产值、销售收入等指标的统计口径理解不一致,也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三)数据完整性不足

部分乡镇在统计工作中存在漏报、缺报现象。一些乡镇对新兴产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统计对象的统计不够全面,导致部分经济数据缺失;而一些乡镇在统计社会事业发展数据时,也可能因为统计范围不明确、统计渠道不畅通等原因,造成数据不完整。

(四)数据及时性较差

乡镇统计工作由于受人员、设备、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完成统计任务,导致统计数据的上报时间滞后。一些乡镇在统计月报、季报、年报等工作中,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报送数据,影响了上级部门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

四、乡镇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统计体制不完善

乡镇统计机构设置不完善。部分乡镇都是一个统计站挂着多个牌子,除了统计职能,统计站还对应多个部门的工作,在统计报表任务繁重的时候,往往工作安排捉襟见肘。

人员配备不足。乡镇统计人员大多为兼职,且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

经费保障不到位。乡镇统计工作经费紧张,缺乏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统计调查经费,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统计队伍素质不高

业务水平不高。乡镇统计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统计专业培训,对统计法律法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等了解不够,业务能力有限。

责任心不强。部分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态度不认真,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

人员流动性大。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新老统计人员交接不及时,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统计台账不健全。部分乡镇没有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对统计数据的来源和出处缺乏有效的记录和管理,导致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原始记录不规范。一些乡镇的原始记录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核实。

统计报表填写不认真。部分统计人员在填写统计报表时,存在漏填、错填等现象,影响了数据的质量。

(四)统计信息化水平低

硬件设备落后。部分乡镇统计机构的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老化、配置低,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软件应用不足。乡镇统计人员对统计软件的应用不熟练,缺乏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能力。

信息网络不畅通。乡镇与上级统计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不畅通,数据共享和交流困难,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统计执法监督不力

执法机构不健全。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统计执法机构,统计执法工作难以开展。

执法人员不足。乡镇统计执法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不高,难以满足统计执法工作的需要。

执法力度不够。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威慑力,导致一些统计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五、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一)完善统计体制

健全乡镇统计机构。设立独立的乡镇统计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配备足够的专业统计人员,确保统计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加强人员配备。根据乡镇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增加统计人员数量,确保统计工作有人做、做得好。

保障经费投入。加大对乡镇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统计机构有足够的办公设备、统计调查经费和人员培训经费。

(二)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业务水平。定期组织乡镇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业务培训,学习统计法律法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等知识,提高其业务能力。

增强责任心。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责任感,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稳定人员队伍。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乡镇统计人员队伍,减少人员流动,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统计台账。指导乡镇统计机构建立健全统计台账,规范统计数据的来源和出处,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规范原始记录。加强对乡镇统计原始记录的管理,规范原始记录的填写和保存,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认真填写统计报表。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统计报表填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漏填、错填等现象的发生。

(四)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

改善硬件设备。加大对乡镇统计机构硬件设备的投入,更新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提高统计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推广应用统计软件。加强对乡镇统计人员的统计软件培训,推广应用先进的统计软件,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力。

畅通信息网络。加强乡镇与上级统计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六、结论

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完善统计体制、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夯实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和强化统计执法监督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丽亚.关于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研究[J].今日财富,2020,(10):103-104.

[2] 蒋永权.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S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