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班级自主管理评价研究

作者

钟亚萍

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引言: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也在不断更新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管理模式。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学习和生活以及社交等多方面困扰,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激发他们潜能成为目前学校和班主任面临的主要问题。下文将从核心素养角度对高中班级自主管理评价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做好铺垫。

一、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计划管理效果

现阶段,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压力重的问题,即便是实施了双减政策,对于高中学生依旧面临着一定的高考心理和学业压力,这就需要他们合理规划自身的学习时间,做好自主管理工作,因此,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时间至关重要。高中生活是忙碌且紧张的,合理规划时间对于缓解学生的学业以及心理压力都可以具有积极意义,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要求他们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作业、复习和休息时间。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管理培训活动,向学生传授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来提升自我,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时间管理效果,也可以减少他们压力。在高中阶段要想切实提升其核心素养,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通过明确的目标来培养他们时间管理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为他们构建线上沟通交流平台,促使他们之间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时促使他们形成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

二、制定班级岗位责任制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任何一个班级管理工作中都会存在诸多琐事,在保证班级稳定发展基础上,班主任可以设置一些服务性岗位,尊重学生,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通过制定班级岗位责任制,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具备班级管理的参与机会,明确他们的服务职责,班级中的物件、人员等都应具有人员负责。比如,值日班长可以利用晨会的时间对每一个服务岗位进行考核评估,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检查监督以及任务落实和完成效果,确保学生都有自己管理和服务的岗位,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管理思想认知,促使他们将“他律”转变成“自律”,这样也会激发出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他们前进、向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形成自我服务、自主管理、自主监督的良好品质。学生在肩负起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他们的责任意识以及自主管理能力也会有所提升,通过如何完成任务、关爱同学、服务集体等,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形成团队意识、服务理念,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立足于班级自主化管理完善评价体系

在高中开展班级自主化管理活动时,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和班级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管理措施,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就需要制定明确的班级自主化管理评价体系,以此形成良好的闭环,为学生进步做好铺垫。首先,班主任需要结合自身班级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管理架构。组织学生通过选举和自荐的方式来选拔出班长、纪律委员等班委团队。他们主要负责班级日常运转稳定性、组织班级活动等职责。其次,结合管理架构和班级实况细化规章制度。基于学校和班级整体管理制度对班级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划分,包括日常班级值日制度、作业要求、课堂纪律等,这样学生参与制定也有利于他们认同和遵守。最后,完善的评价标准。评价工作对于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开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在对班级进行整体评价时,还需要考虑班级的学习氛围、学习纪律等多个方面。结合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的方式实现多元化评价目的,比如,班主任可以设置“每周之星”评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这样也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积极性。通过班级自主化管理评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可以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工作至关重要,作为班主任还需要积极改变以往管理模式,落实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提升学生计划管理效果,培养他们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制定班级岗位责任制,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立足于班级自主化管理,完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完成班级管理责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蒋卫.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J]. 贵州教育,2023,(10):61-63.

[2]年军红,刘博昌.核心素养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高考,2020,(29):92.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校本化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2021/02/61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