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作者

栗晓

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夏津分中心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 253200

1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特点

1.1 施工环节烦琐,危险系数高

随着时间推移,高层建筑不断攀升,其设计构造愈发繁杂。这些建筑物的楼层越高,施工步骤就越加复杂。同时,高空作业环境本身充满挑战,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比比皆是,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高空作业本身就需要大量的人工协作完成,而操作重型机械则进一步提升了风险等级。如果在作业过程中不能迅速识别并处理潜在的风险点,就可能导致进度受阻,甚至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比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常常需要利用塔吊等起重设备将建材和专用工具吊升至特定位置,这一过程中隐藏着众多风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1.2 项目规划难度高,工程量大

相较于底层建筑,高层建筑的施工工序更为繁琐,涉及的工作量也更加庞大,这无疑要求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确保工程圆满完成。据统计,我国高层建筑的建造周期普遍超过两年,漫长的施工周期以及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都会对施工造成不小的挑战。鉴于此,为确保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针对施工期间可能遭遇的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和应急预案,以便在问题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适用范围

2.1 框架结构体系

建筑框架系统涉及楼板、横梁、支柱及地基这四个基本的承重单元。横梁、支柱和地基联合构成的平面框架担当主要的支撑功能,并通过连接横梁构建起立体的架构系统。此类结构系统因其灵活的空间配置和较低的建筑自重而广受欢迎,同时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尽管如此,该系统在承受侧向力方面存在不足,当遭遇强风等外部载荷时,易产生显著的横向位移,进而可能导致结构部件严重受损。该结构通常适用于 6-15 层建筑,目前广泛应用于住宅和工业建筑领域,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2 剪力墙结构系统

剪力墙设计大幅增强了建筑物的侧向刚度,有效提升了建筑物的抗剪能力及结构刚度,同时也有利于确保室内隔断的稳定性。在剪力墙体系中,混凝土与钢筋共同承担全部结构荷载,因其出色的抗震特性,令该类建筑具备较强的安全保障,故在住宅和酒店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处理大型空间时,剪力墙系统会受到较多限制。为了适应餐厅、会议室等宽阔空间的需求,常常在建筑的底层或某些层使用框架结构来替代剪力墙,以优化工程品质。

2.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框架-剪力墙构造,以其卓越的稳固性、出色的抗震能力、灵活的空间安排、便捷的施工流程以及经济的造价,成为多种高层建筑的首选方案。选择这种结构系统时,必须基于项目的特定要求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经过专业的规划和详尽的分析,以保障建筑的安全与稳固。该结构系统通过在建筑的支柱与横梁间构建框架,并在外围设置剪力墙,共同抵御由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和剪切力。框架部分主要负责承载垂直方向的荷载,剪力墙则负责承受水平荷载。框架的支柱与横梁能够将垂直荷载传递至地基,确保建筑的稳定性,而剪力墙以其在竖直方向的刚度,有效对抗风力、地震等水平外力。

2.4 筒体结构体系

圆筒形建筑架构作为一种普遍应用于多种高层建筑中的结构方式,在建筑领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以圆筒形态为设计基础,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与优点。此类架构广泛用于住宅、商业大厦、旅馆等多种高层项目中。特别是在对震颤防护级别有更高需求的区域,圆筒形结构依靠其出色的抗冲击特性,确保了建筑的安全性。另外,在追求高效空间利用的建筑环境中,该结构能为建筑内部提供宽敞的空间,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功能。圆筒形建筑架构不仅具备较高的负荷支撑能力,而且在抵御地震方面表现卓越。其独特的构造使得竖直方向上的重力得以均衡传递至地基,构建出一个分布均匀、稳定性强的结构体系。

3 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3.1 地基施工技术

在进行高层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基础桩施工时,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层建筑的基础桩施工在技术与标准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其施工难度亦相应增加。考虑到各地具体条件,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需采纳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通常情况下,当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强且地质条件较为理想时,桩基便成为高层建筑工地上的优先选择,尤其是在地质承载力层深厚且结构复杂的环境中。现阶段,施工时更倾向于采用噪音较低、成本效益较高的混凝土桩。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关注绝不能有所松懈。

3.2 梁柱节点连接施工技术

在进行高层建筑梁柱节点结构的施工中,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对外露钢筋的精准置入。为防止钢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施工人员应在混凝土浇筑层面附近搭建箍筋支架,并利用铁夹等工具将钢筋与箍筋牢固连接。另外,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在施工前彻底了解钢筋混凝土的装配技术要求,并召集相关部门共同商讨施工计划,保障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得以顺畅进行。

3.3 预制模板技术要点

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的长短。然而,施工队伍不能单纯追求工程进度,而牺牲建筑的安全性与品质。他们必须精心规划施工流程,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固。现阶段,融合“滑模技术”与“爬模技术”的策略,已被证实是一种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工期的手段。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运用预制模板工艺,不仅可以缩短施工时间,还能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必须指出的是,模板安装作业结束后,相关人员需严格检查其表面的平整性、垂直度和拼接严密性,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施工部分,必须及时进行整改。

3.4 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材构建体系以其占用空间紧凑、自重较轻、搬运便捷、易于组装等特性而受到青睐,同时,在稳固性方面,它相较于传统建筑材质展现出更优的性能,长期曝露于空气中也不易发生锈蚀。此外,钢制结构的燃点较高,这一性质使得其能够增强建筑的耐火等级。在钢结构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作业依赖于重型机械设备,极大地减轻了人力负担,进而提高了工程进度。目前,钢结构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施工启动阶段,必须对设计绘图进行细致审核,针对图纸中潜在的问题需与设计师进行沟通并作出相应修改,之后才能启动建设流程。另外,还需考虑高层建筑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选取适宜的钢材型号,这样做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增强建筑物的结构强度。

结论

总的来看,我国在高层建筑施工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十分乐观,预计将朝着高品质、高效率的方向不断推进,逐步构建起一套全面的施工技术规范,以适应各地多样化的高层建筑施工需求。然而,这一进程同样对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在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革新的同时,也需重视对该行业专业人才的培育,确保我国高层建筑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兰玉华.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47):35.

[2]马明洪,梁翃瑞,黄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砖瓦,2020(12):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