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措施
董赫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高级技工学校 山西省晋城市 048000
在煤矿这一高风险行业中,通风系统宛如煤矿生产的生命线,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但现实中,煤矿井下通风系统面临着诸多棘手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整个生产作业的安全。部分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未充分考量复杂的地质条件,致使通风线路规划失误,通风阻力大增,难以满足不同作业面的需求,这不仅阻碍了新鲜风流的输送,还为瓦斯积聚创造了条件,极易引发瓦斯爆炸等恶性事故。同时,通风设备维护不及时,老化、故障频发,进一步削弱了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通风气流监测与管理的漏洞,使得风量、风向异常难以及时察觉,通风设施设置不合理,也增加了有害气体积聚的风险。
1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分析
1.1 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安全隐患
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是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的重大隐患。部分煤矿在设计初期,未充分考虑矿井的地质条件、开采规模和开采方式,导致通风网络复杂混乱,通风阻力分布不均。例如,通风线路过长,使得新鲜风流难以有效抵达采掘工作面,造成瓦斯积聚风险增加。同时,通风系统的风量分配不合理,一些作业区域风量过大,造成能源浪费;而另一些关键区域风量不足,无法满足安全生产需求,极易引发瓦斯超限、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正常生产。
1.2 通风设备维护不及时引发的安全问题
通风设备是保障井下通风的关键设施,若维护不及时,将带来诸多安全问题。通风机长期运行后,叶片磨损、老化,若未定期检查和更换,会导致通风机效率下降,风量和风压不足,影响井下通风效果。通风管道因长期受到潮湿、粉尘等恶劣环境影响,出现破损、漏风现象,若未能及时修复,会使通风系统的有效风量减少,通风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通风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若缺乏维护,易出现故障,甚至引发电气火灾,进一步危及矿井安全。
1.3 煤矿井下通风气流监测与管理不到位的隐患
通风气流监测与管理不到位同样存在重大隐患。部分煤矿对井下通风气流的监测手段落后,无法实时准确获取通风参数,如风速、风量、风压等。这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发现通风系统的异常变化,无法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同时,通风管理缺乏科学规范,通风设施的设置和使用不合理,如风门、风桥等设施的损坏未及时修复,通风设施的开闭操作不规范,导致风流短路、循环风等问题出现,严重破坏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增加了瓦斯积聚、爆炸等事故的发生概率。
2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管理措施
2.1 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
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是保障通风安全的重要举措。建立完善的通风设备定期巡检制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通风机、通风管道、电气控制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每周至少对通风机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查看叶片是否有磨损、变形,每月进行一次性能测试,确保通风机风量、风压满足要求。对于通风管道,定期检查其密封性,及时修复破损处,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清洗,减少粉尘堆积对通风效果的影响。同时,加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维护,定期检查线路、开关等,防止电气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2.2 加强通风系统设计和改进
加强通风系统设计和改进能从根本上提升通风安全性。在新矿井设计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开采规划等因素,采用先进的通风设计理念和技术,优化通风网络布局,确保通风线路合理、通风阻力均衡。对于已有的矿井,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评估,根据开采范围扩大、开采方式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通风系统。例如,增加通风巷道、优化通风设施布置,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引入智能化通风系统,利用传感器、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实现通风系统的自动调节和优化。
2.3 提高矿工通风安全意识和培训
提高矿工通风安全意识和培训是预防事故的关键环节。定期组织矿工参加通风安全知识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讲解通风系统原理、通风设备操作方法、通风安全事故案例等内容,让矿工深刻认识通风安全的重要性。开展实际操作培训,让矿工熟练掌握通风设施的操作和维护技能,如风门的正确开闭、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和使用等。同时,通过安全宣传活动,如张贴安全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矿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责任感。
3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管理效果评估
3.1 安全隐患整改和事故预防效果评估
安全隐患整改和事故预防效果评估是衡量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标。定期对已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检查通风设备的维修、通风系统的改进等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隐患是否得到有效消除。统计事故发生次数和事故损失,对比隐患管理措施实施前后的数据,评估事故预防效果。若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说明管理措施有效;反之,则需进一步分析原因,优化管理措施。例如,通过加强通风设备维护和通风系统改进,某煤矿瓦斯超限事故发生率较之前降低了
,表明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3.2 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与实施效果评价
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与实施效果评价能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对通风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定期审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矿井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制度内容。同时,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查看各级管理人员和矿工是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检查等方式,收集员工对制度实施的反馈意见,评估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若员工普遍反映制度执行困难或存在漏洞,需对制度进行优化,确保制度能够有效指导通风安全管理工作。
3.3 通风安全管理经验总结与分享
通风安全管理经验总结与分享有助于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定期组织通风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会议,让各部门、各班组分享在通风设备维护、通风系统优化、安全培训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可推广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方法,在全矿范围内推广应用。同时,积极与其他煤矿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通风安全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共同提升煤矿行业的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4 结语:
在煤矿生产体系中,井下通风安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与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井下通风不仅承担着为矿工输送新鲜空气、排出有害气体的重任,还关乎着作业环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一旦通风出现问题,瓦斯积聚、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便极易发生,严重威胁矿工生命,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导致煤矿生产陷入长期停滞。需要从完善通风设备定期维护机制、强化通风系统设计与改进、提升矿工通风安全意识等角度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并通过科学评估安全隐患整改效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总结分享通风安全管理经验等方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 李红.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措施[J]. 煤炭科学技术, 2020, 10(3): 45-55.
[2] 王阳, 张静. 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安全隐患研究与防范[J]. 煤炭工程, 2019, 8(2): 30-40.
[3] 李明, 王芳. 煤矿井下通风设备维护管理策略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8, 7(4): 65-75.
[4] 刘华, 王鑫.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 中国煤炭,2017, 6(1):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