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基础会计学》课程思政探究
孟青霄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在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方面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基础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开门专业课,是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根基,对于培养财经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新文科下《基础会计学》教学痛点及问题原因分析
(一)传统教学目标不能满足“新文科”下思政育人目标的要求
受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经济利益深度调整,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新文科会计人才必须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而学生受自身年龄、成长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会计职业的认知停留在浅层理解,对于会计职业应当具备的道德、责任和法治意识的工作态度认识有限。而传统的基础会计学课堂往往“单一、片面、孤立”,无法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深度交叉与融合,缺乏深刻的浸润式的核心素养教育。
(二)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文科”下对于创新思维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经济事项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复杂,会计人员将不断地遇到新知识、新问题。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也对会计人才的批判性思维、项目适应能力、会计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课上依然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性不足。虽然,在教学模式创新的今天,很多高校基础会计课程也建立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但是,受当今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的影响,碎片化信息给学生营造出“人云亦云”的网络环境,对网络信息过于依赖,习惯性地模仿甚至照搬,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反思与批判的过程,从而丧失思辨与创新意识形成懒惰和依赖心理,无法迎接未知的挑战。
(三)重视“显性”教育,而忽视“隐性”教育
《基础会计学》课程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基础会计的“显性”教育,围绕着会计核算,讲授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做账,往往偏向于对“知”的重视,而忽略了“思”与“能”的维度,课程思政体现不明显。另外,课程思政的表现应当具有引导性,往往采取隐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然而,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无法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时如盐在水,不能做到隐性挖掘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能”而轻“思政”,没能达到协同育人、同向而行。
(四)教学考评方式单一,课程思政效果无法体现
传统的教学考评方式下,通常以一套期末试卷进行学期考核,以“点”代“面”。但是《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知识是系统性的,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一张试卷的考核形式和考试要求导致学生的学习仅仅依靠对会计学单一知识的碎片化记忆,而不去深入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基于此,学生对《基础会计学》的理解浮于个别账户的处理,以及企业发生的简单交易与事项的会计核算,缺乏对理论的深度理解,并且不能对实际的经济业务做出分析和判断,不懂会计数据背后的财务含义。而且一张试卷,也无法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评价。
二、新文科下《基础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就目前而言,立足世界,面对大变局,教育也必须改变。“新文科”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新文科”强调知识性与价值性的融合统一,“价值引领”是建设的根本要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是培养新时代应用型、复合型新文科会计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新文科”视域下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思政目标更为开阔
价值引领是新文科建设的根本要求,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命脉。新文科视域下的《基础会计学》课程应坚持“双融合、双提升、双促进”,培养“德法兼修”的会计人,使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具备身为会计人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及知识融合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释中国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成为新文科背景下《基础会计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二)“新文科”引领下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手段更为丰富
新文科会计人才培养以思政引领和科技赋能为基础,而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基础会计学》课程建设要借助于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既要借助现代科技,进行智能化改造,丰富教学手段。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开发新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对接和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新文科”建设下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为丰厚的内涵
新文科提出总体目标是“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 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推动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不断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提升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2]。新文科教育必须突出能力培养,在提升能力和健全人格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中立德树人。因此,新文科建设下的《基础会计学》课程应是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价值塑造协同而行。
三、结语
“课程”是载体,“思政”是灵魂。围绕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础会计学课程思政体系,将专业知识获得与价值观引领相结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基础会计学课程“育才”与思想政治理论“育人”的协同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为培育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必荣.思政引领下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22(18):35-41
[2]晋晓琴.《基础会计学》“123456”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J].商业会计,2023(8):109-111
[3]苏 坤,张苗苗.新文科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4(16):132-135
基金项目:2022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构与融合:新文科视域下《基础会计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22JGB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