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矿山项目中井巷工程的造价预算难点与突破方法

作者

李云宇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650041

一、引言

随着矿山行业的持续发展,井巷工程作为连接矿体与地表、保障矿石运输、通风排水及人员通行的地下通道网络,其建设规模与投资日益增大。造价预算作为井巷工程前期规划与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肩负着为项目决策提供经济依据、为工程实施设定资金限额的重任。然而,由于井巷工程深埋地下,受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技术工艺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其造价预算编制面临重重困难,极易出现偏差,进而影响项目的顺利推进与经济效益的实现。深入探究井巷工程造价预算的难点与突破之道,对于矿山企业合理安排投资、防范财务风险、提升项目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矿山项目中井巷工程造价预算难点剖析

(一)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1.地质构造不确定性

矿山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裂隙等错综复杂,这些地质特征不仅影响井巷工程的开拓布局,增加施工难度,还使得工程量预估困难重重。例如,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时,为确保井巷稳定,往往需要增设大量支护结构,如锚杆、锚索、钢筋混凝土衬砌等,这无疑会大幅增加工程成本,但在前期地质勘查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很难精准预估此类工程量,导致造价预算失准。

2.岩石性质差异大

不同矿区岩石的硬度、强度、完整性等物理力学性质千差万别,这直接决定了井巷掘进的施工方法与设备选型,进而影响工程造价。如坚硬岩石需采用爆破效率高的大型凿岩设备及高强度炸药,软岩地层则可能要运用特殊的盾构或机械化掘锚一体机,设备购置、租赁及运行成本差异显著,而准确判断岩石性质并据此合理估算成本难度颇高。

(二)施工工艺变更频繁

1.技术革新驱动

矿山开采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新的井巷施工工艺如快速掘锚一体化技术、智能化凿岩台车应用等层出不穷。为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适应复杂地质条件,项目建设过程中常引入新技术、新工艺,这必然导致原施工方案调整,相应的造价预算也需随之变动。但由于施工工艺变更涉及多方面因素,如设备更新、人员培训、工序衔接等,预算调整难度极大。

2.现场应急调整

井巷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的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如涌水、瓦斯突出、冒顶塌方等地质灾害,为应对这些紧急状况,施工单位必须立即变更施工工艺,采取抢险救灾措施。此时,时间紧迫,无暇顾及造价预算的精细核算,事后补编预算又因资料收集困难、现场情况复杂,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成本增加额,造成造价失控风险。

(三)材料价格波动大

1.矿业市场供需影响

矿山井巷工程建设需消耗大量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的价格受矿业市场供需关系、宏观经济形势、国际原材料贸易政策等因素左右,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以钢材为例,在铁矿石供应紧张或基建需求旺盛时期,价格可能短期内飙升,使井巷工程材料采购成本远超预算,而预算编制时难以精准预测此类价格走势。

2.运输成本不确定性

矿山多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材料运输距离长、路况复杂,运输成本在材料总成本中占比较大。且运输成本受燃油价格波动、道路维护状况、季节气候变化等因素干扰,不稳定因素增多,进一步加剧了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给造价预算带来极大挑战。

(四)计量计价复杂

1.工程量计算规则特殊性

井巷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涉及诸多复杂的专业规则,与地面建筑工程有显著差异。例如,井巷掘进断面形状不规则,有圆形、拱形、矩形等多种形式,且需考虑超挖、欠挖、支护厚度等因素对工程量的影响,计算过程繁琐易错。同时,对于锚杆、锚索等隐蔽工程的计量,若现场记录不完整、签证手续不规范,极易出现漏计、重计现象,影响造价准确性。

2.定额套用困难

现行矿山井巷工程定额体系虽已相对完善,但由于各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材料规格的差异,在实际套用定额时仍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新型施工工艺无对应定额子目,只能参考类似项目或凭经验估算,主观性较强;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消耗与定额标准偏差较大,若直接套用,会导致造价偏差明显。

三、矿山项目中井巷工程造价预算突破方法

(一)强化地质勘查精度

1.采用多元勘查技术

摒弃单一的地质勘查手段,综合运用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槽探等多种方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地质信息获取体系。例如,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精准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形态,结合钻探获取岩石样本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为井巷工程设计与造价预算提供详尽、准确的地质资料,将地质条件不确定性对造价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井巷施工过程中,持续对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运用微震监测、位移监测等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地质变化动态。一旦发现地质异常,如围岩松动、地应力变化等,立即反馈给设计与造价部门,提前调整施工方案与造价预算,避免因地质突变引发成本失控。

(二)应对施工工艺变更

1.构建施工工艺变更预警机制

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组织专家团队对可能出现的施工工艺变更因素进行全面梳理,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实时跟踪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地质勘查新发现、现场施工异常情况等,提前预判施工工艺变更可能性,为造价预算预留调整空间,并制定初步的变更应对预案。

2.规范施工工艺变更流程

制定严格、明确的施工工艺变更审批流程,要求施工单位在提出变更申请时,详细说明变更原因、内容、对造价的影响预估,并附上相关技术论证与经济分析资料。造价管理人员会同设计、监理等部门对变更申请进行联合审查,确保变更合理、造价可控,变更实施后及时进行造价核算与调整,做到变更全过程有据可依、造价透明。

(三)管控材料价格波动

1.建立材料价格动态数据库

安排专人收集、整理国内外矿业市场各类建筑材料价格信息,包括历史价格走势、波动周期、影响因素等,建立实时更新的材料价格动态数据库。造价预算编制人员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项目建设周期、材料需求计划,预测材料价格走势,合理确定预算价格,并在合同中约定材料价格调整条款,如遇价格波动超出一定幅度,按约定方式调整结算价格。

四、结论

矿山项目中井巷工程的造价预算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面对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艺多变、材料价格波动以及计量计价复杂等诸多难点,需要矿山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造价咨询机构协同合作,从地质勘查、施工管理、材料采购到计量计价等各个环节入手,采取针对性强的突破方法。通过强化地质勘查精度、应对施工工艺变更、管控材料价格波动以及优化计量计价管理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井巷工程造价预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矿山项目的投资决策、成本控制与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推动矿山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辉。矿山井巷工程造价预算中地质因素的精准考量 [J]. 矿业工程,2022 (06): 32 - 35.

[2] 张悦。复杂地质条件下矿山井巷工程预算编制方法优化 [J]. 现代矿业,2021 (04): 108 - 111.